雄关铁骑的砺兵“新规”
——第21集团军某旅提升部队实战化训练水平纪事
戚国栋 杨朝凯 刘红旺
隆冬时节,第21集团军某旅按照全员额参训、全要素练兵的要求,从祁连戈壁到漠北草原,转战千里,在硝烟四起的实战化练兵场上锤炼打赢硬功。
直面“战场”,该旅始终坚持战斗力标准,真打实练,一条条直指训风积弊的“铁规矩”立起来,一道道衡量“实战指数”的硬杠杠落下去,不断将实战化训练向更深层次推进。
远程机动,平衡好安全与胜利的“跷跷板”
一天凌晨,该旅远程机动展开,笔者一路跟随,发现此次远程机动与以往截然不同:梯队划分由原来的全旅所有车辆一个梯队改为多个小队;行军路线由以往高速路、国道居多变为以省道、乡村路为主;编队组成也由以往按建制单位变为按战斗群编组。
“远程机动,不能只顾安全而牺牲战斗力。”行军间隙,该旅领导向笔者讲述了一段惨痛的经历。
在前不久与兄弟单位进行的一次对抗中,为了做到“人不掉皮、车不掉漆”,他们按照习惯做法组织战场机动。孰料,部队刚抵达作战地域就钻进了“敌”事先设好的“口袋”,遭到“敌”猛烈火力打击,部队损失惨重。
“远程机动,只有平衡好安全与胜利的‘跷跷板’,才能跟上实战步伐。”吃一堑,长一智。该旅摒弃以往一味保安全的做法,研究制订了按战斗群灵活编组,小群多路昼夜连续实施的方式组织行军。
过雪山、穿戈壁、越沙漠,一路上,该旅专拣险路、难路走,多次成功避开“敌”侦察袭扰。
“祁连,我是猛虎,拉大车距,快速通过炮火拦阻区……”面对导演部临机导调,各群队指挥员沉着应对,见招拆招,灵活处置。
经过4昼夜连续行军,该旅各行军梯队准时抵达作战地域,官兵来不及休整,又以临战的状态准备新的战斗。
战场指挥,搭建好速度与程序的“互联网”
“不许动!”面对黑洞洞的枪口,正在指挥所开会的红方某营所有指战员,被突如其来的蓝方侦察分队押出了“中军帐”。
红方未战先败,而此时距离导演部宣布开战仅1小时40分。
红方作战会议一开始,该旅某营按照主攻队、助攻队、预备队、加强和配属分队、政工组、保障组的顺序,依次发言。不曾想,教导员发言还没完毕,大家就被蓝方侦察分队“包了饺子”。
红方忙着开会,蓝方又在干什么?笔者了解到,担任蓝方指挥员的李强接到开战命令后,立即召集营、连、排、班四级指挥员召开作战会,明确作战任务、协同保障和通信模式。很快,由10人组成的蓝方侦察分队趁着天还没亮就出发了。
“你们是被自己的文山会海打败的!”演练场上的这一课,引发了该旅领导反思:以后分级开会式决策、面面俱到式发言等低效率决策方式必须摒弃。
必须改,怎么改?晚上10时许,笔者再次在该旅指挥车内采访,该旅领导介绍说,他们对作战会议的每个程序进行了重新规范,采取取消、压缩、合并的方式,力求旅营连排班五级同步决策,发言有话则短,无话则免。
次日,第二场对抗演练打响。担任红方指挥员的某营营长在电台里仅开了5分钟的作战会议,就指挥部队投入战斗。这次演练,没有战斗决心图,各单位机动中协同,炮火中配合,与蓝方在陌生地域打得难分难解。
实弹射击,处理好保己与灭敌的“辩证法”
组织了四五年实兵演练的该旅坦克三营营长贾斌没想到,他准备狠批的383号坦克,在对抗演练一结束却被导演部表彰为“功臣车”。
这一天,该旅第三场实兵对抗演练打响。贾营长指挥所属作战力量发动猛攻。
在“敌”前沿阵地,坦克按惯例一字排开,以火力掩护工兵重新开辟被阻的通路。然而这时,贾营长在望远镜里看到了令他恼怒的怪事:383号坦克到达前沿后,一边蜿蜒撤退,一边对“敌”目标实施打击。
演练结束,导演部当场宣布:“此次演练的‘功臣车’—— 383号。”
为啥?在场的官兵蒙了。
“战场上,只有有效消灭敌人,才能保存自己。我们不规则的倒退射击,使坦克既始终处于运动状态,以降低被击毁的概率,同时把握好撤退距离,让敌目标始终在我的射程之内……”该车车长李之涛道出了383号坦克临机撤退的缘由。
“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天天喊在嘴上,为啥一上战场,就扔到了一边?”总结会上,该旅政委别新宇的话振聋发聩:“要想让明天的训练紧贴实战,就必须把今天的教条主义从训练场上赶出去。”
训练场上的教条主义有哪些?随后,该旅条分缕析,对实战化训练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梳理,从想定拟制、沙盘推演、任务下达到集结机动、火力协同,查找出机动途中不符合实战要求的一些做法,引导官兵活用战术、用活战术。
几天后,一场实弹综合演练在实战背景下展开,贾营长率全营再次出征。笔者看到,尽管场面看起来有点乱,但各车充分运用地形交替掩护前进,一个个“敌”目标接连被命中。
(《解放军报》2016年02月25日05版)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