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新闻频道 >> 金融 >> 疫情影响显现 二月CPI同比涨5.2% PPI再现负增长,专家料食品通胀压力将逐月纾缓

疫情影响显现 二月CPI同比涨5.2% PPI再现负增长,专家料食品通胀压力将逐月纾缓

新时社网3月10日讯 国家统计局周二发布的数据显示,2月中国CPI同比涨5.2%,虽较前值回落0.2个百分点,但仍连续第2个月维持5%以上;CPI环比涨0.8%,较前值回落0.6个百分点,为4个月高点。当月,PPI同比负增长0.4%,较前值回落0.5个百分点,录年内新低;PPI环比负增长0.5%,较前值回落0.5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城市司司长赵茂宏介绍,疫情对价格走势形成较复杂冲击,随着系列复工复产、保供稳价等措施的实施,价格运行总体平稳,具体看,CPI涨幅有所回落,PPI则稳中略降。

供给受限、民众短期囤积食品的举动,令上月食品价格明显上涨,并带动CPI同比涨幅延续高位。受访分析师相信,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持续向好,食品价格涨幅有望逐月回落(记者倪巍晨摄)

赵茂宏补充说,受各地不同程度实施交运管控、人力短缺造成的物资配送难度加大、部分企业和市场延期开工开市等因素影响,2月食品价格上涨较多,而“居家”要求与“避险”心理也使部分居民出现囤购行为,也助推了食品价格的上涨。

中国无明显通胀压力

数据还显示,今年前2个月,CPI同比涨5.3%,较去年同期扩大3.7个百分点;同期,食品价格同比涨21.3%,较去年同期扩大20个百分点。不过,2月非食品必需品价格基本稳定,“核心CPI”同比也仅上涨1%,较前值回落0.5个百分,预示中国无明显通胀压力。

交银金研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认为,疫情影响下,需求的上涨及供给的受限,令上月食品价格同比涨幅升至2018年5月来新高,并促使CPI同比仍处5%以上高位,“考虑到非食品价格依然平稳,且核心CPI同比明显回落,后续物价没有大幅冲高之虞”。

长江证券宏观固收首席分析师赵伟坦言,上月除蔬菜、鸡蛋外,多数食品分项价格环比涨幅均有扩大,当月交通、通讯、衣着等价格环比却呈降势,鉴于食品价格涨幅的扩大,及非食品价格涨幅的有所回落,预计疫情对CPI的影响正逐渐显现。

申万宏源证券中国经济研究主管秦泰分析,食品价格略高的涨幅是上月CPI同比仍维持5%以上水平的关键,具体看,疫情带来的民众囤积生鲜食品的行为,及运输供给的受阻,推动食品价格同比进一步上行。非食品价格方面,,前期原油价格的大幅下挫,对食品价格上涨构成一定对冲,“随着疫情控制形势的持续向好,食品价格有望回落”。

生产放缓PPI再陷负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2月石油相关行业价格大幅度波动,煤炭、钢材、有色金属等价格稳中有降,而医药制造业价格却略有上涨。赵茂宏表示,受季节性和疫情因素影响,上月部分工业企停工停产,需求的减弱令PPI同比再现负增长;至此,今年前2个月,PPI比去年同期下降0.2%。

刘学智指出,近期国际油价的大跌,有望纾缓中国的输入性通胀压力,但在工业需求减弱、企业生产放缓等背景下,需警惕工业通缩风险。

赵伟观察到,上月石油、黑色、有色等产业链价格均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而疫情对生产、投资的利淡冲击,也令黑色与有色冶炼等价格承压。秦泰则相信,前期油价的显著下跌,及钢材价格的小幅回落,是PPI再现小幅通缩的主因。

未来CPI涨幅有望回落

展望未来,刘学智预计,在国内疫情控制住后,未来的CPI同比涨幅或明显回落,而国际油价的大跌、工业需求的疲软,或令未来PPI继续回落,“后期CPI通胀压力的减弱,将在疫后经济恢复期,为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提供更大实施空间”。

赵伟相信,鉴于疫情对部分行业供给、生产带来的利淡影响,预计复工后供需缺口或阶段性放大国内通胀压力,“尚不能排除CPI同比二次冲高的可能性”。他并指,疫情在海外的扩散,加剧了全球经济景气度的下滑,并影响大宗商品价格,从而加剧国内PPI通缩压力。

秦泰预期,随疫情防控形势的趋于缓和,复工复产正在加速,未来食品价格料趋下降,预计3月CPI同比涨幅或回落至4.8%,二季度开始CPI同比涨幅有望逐季回落。他并提醒,近期国际油价的暴跌,或对今年全年PPI构成大幅拖累,预计3月PPI同比负增长幅度或扩大至1.2%。

逆周期调节政策将续发力

为支持疫情抗击工作,帮助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业渡过难关,今年央行“抗疫”专项再贷款额度累计已达8000亿元,逆回购、MLF(中期借贷便利)、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等工具利率已先后调降,藉此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财政政策方面,今年提前下达的地方专项债额度较去年明显增加;与此同时,政策还对交运、餐饮、住宿、旅游、快递、民航等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给予增值税、所得税等税费优惠。

中金公司资深经济学家易峘认为,受疫情影响,供给、需求短期内已同步收缩,从宏观政策层面看,政策宽松应以财政政策为主,货币政策则可以通过央行扩表、降准、调降政策利率等措施,确保流动性在财政政策发力的同时保持充裕。她预计,今年公开市场操作利率、LPR报价均可能继续调降,甚至不排除外需下行压力增大时,调降存款基准利率的可能性。

值得一提的是,美联储本月3日紧急宣布降息50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调降至1%到1.25%,这是美联储自2008年以来最大幅度的降息,其目的是对冲疫情引发的利淡冲击。伴随着美联储的降息,不少国家或地区央行纷纷跟进,全球降息潮由此开启。

京东数字科技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强调,为对冲疫情为中国经济带来的利淡影响,年初以来央行持续出台政策,定向支持小微企、民企。疫情影响下,宽松货币政策虽成为全球主流,但中国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的空间也被打开,“当前市况下,中国央行政策获得了相对较大的操作空间”。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