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济南圣泉集团口罩生产车间/受访者供图
“口罩一天一个价,呼吸机一小时一个价,货不等人。”3月底,在济南的一间小型会议室里,张德学正在和岳先生谈一桩口罩出口的大单:每周1400万只N95口罩,每周分两次发往美国。
他们坐在记者的对面,彼此都戴着口罩,座椅中间隔着一个椅子的距离。张德学当天尚有40万只KN95的口罩现货,双方从口罩厂家的资质谈到去青岛现场验货、打款,但却停在了美国的N95和中国的KN95区别上。美国N95口罩分为普通N95和医用N95两种,而张德学仅有6万只医用N95口罩,根本无法满足岳先生的急需。
“谁能拿到口罩谁就是老大”
张德学是山东九锡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自从海外疫情爆发,每天有上百人来加他微信询价,每天有几十个人打来电话,动不动就是几百万个、几千万的量,甚至有的直接说包厂。“你生产多少他就要多少,每天在谈几千万的生意,但鲜有成交的。”张德学对此已经习以为常。
“谁能拿到口罩谁就是老大。”为了寻找口罩货源,张德学踏足山东省内省外口罩名企。
3月4日赴湖南郴州;3月9日赴深圳;3月22日至26日,从济南到河南新乡,再到山东淄博的张店和淄川、菏泽单县、日照东港,5天时间行程2600多公里。
张德学告诉记者,必须到口罩厂家才能了解到最真实的产品质量、产能、价格。不负此行,张德学与多家厂家签订了合作意向书,获得了厂家的授权,目前可以提供具有CE或FDA认证的、医用和民用的防护口罩、医用外科口罩等全线口罩产品。
“我在日照一家口罩公司蹲守了5天,一只口罩也没有拿到。”大吉(化名)很是遗憾,每家口罩厂门口都有很多人在蹲守,一些新时社司直接派人进驻公司。大吉说,有的口罩厂订单都排到明年4月份了,“价高者优先”、“长期大单”成为口罩厂VIP的“敲门砖”。
而在春节前,大吉则是被客户堵在公司要口罩,公司库存的100万只口罩一两天就被抢购一空。医疗行业浸淫五年,前后对比,大吉依然有些唏嘘。
“相比口罩,现金抢购ICU用有创呼吸机,比网上抢购飞天茅台难一万倍!”张德学告诉记者,口罩最热门,但最难拿货的却是呼吸机。
大吉也告诉记者,无创呼吸机已经由1.5万元(人民币,下同)涨到了6万多,用於ICU的有创呼吸机从十几万涨到了30多万元。大吉说,前几天香港一家公司一张口就是要10万台呼吸机,这根本就没法满足需求。“呼吸机产能低,出货慢,一下线就被抢走了,价格一时一变。”大吉如是说。
“抢呼吸机比抢茅台难万倍”
据大吉介绍,内地疫情爆发之前,民用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单价分别为0.15元、0.6元。随着疫情发展,民用口罩单价在3至4元左右。医用外科口罩最高价位在6元左右,目前依然缺货。但目前国外的口罩零售价是4至50美元,“低买高卖”,这中间的差价有几十倍,甚至更高。
巨额利润之下,满天飞的订单、真假难辨的各种认证、活跃的“倒爷”们……大吉说防疫物资出口相对门槛较高,虽然不会出现之前内地疫情爆发时的全民微商,但行业内依然有很多乱象。
就在3月31日,商务部发布《关於有序开展医疗物资出口的公告》。从4月1日起,对於任何没拿到注册证、质量检测证明,和CE或FDA证书的医疗器械,中国海关将不再予以放行。
“门槛越高,越能把趁火打劫的搅局者踢出去!”张德学告诉记者,公司是长远做医疗器械进出口业务的,不是趁势而起的投机者,新的政策会对出口业务有影响,但不大。
假认证防不胜防
“自2月底开始谈,到现在口罩价格上涨了两成了,200万只口罩订单还没有最终确认。”记者采访中,适逢张德学的侄子吕先生从意大利打来电话询问口罩订单进展,他颇有点无奈。
张德学告诉记者,意大利疫情爆发之后,定居意大利的侄子为当地医院和邮政部门在中国采购口罩。但意大利对口罩认证的审核非常严格,导致整个招标采购的流程非常慢。
“合同要在当地商务部门备案,工会还要对口罩企业和产品进行严格审查。”张德学说,为了侄子这一单,他费劲周折,这不,口罩价格都涨上来了,拿货也是越来越难。张德学笑着说,他现在白天执行中国时间应对国内客户,晚上则执行欧美时间,一谈就到半夜。
所有出口欧盟的口罩必须在新法规的要求下获得CE认证资质,但仅此一项还不够。张德学举例说,KN系列是中国标准,FFP系列是欧洲标准,口罩证书上的标识KN95,口罩上标识FFP2,标识对标不一致也无法过关。
张德学说,山寨口罩、假认证更是防不胜防,他自己就审核出了4个假CE认证。很多中国企业对於国外认证了解欠缺或者处於盲区,他通过国内渠道根本查不出该认证的真假。张德学最后还是把认证证书发给意大利的侄子,通过国外渠道验证出是假证。
张德学告诉记者,涉及抗疫物资出口的生意并不好做,甚至靠一个人的力量根本就玩不转。他是把医疗器械行业的几位老朋友联合起来,打造了一个“医疗平台”,实现信息、资源、货源的共享。
大吉也告诉记者,出口比内销难度大很多,各国的政策体系不同,关税、汇率等时刻变化,产品在销往不同国家还要备注不同的文字说明等,这些复杂琐碎的工作增加了很多难度。如果对国外实际订单需求、产品质量、产品认证不了解,还是慎重进入这个领域。
口罩厂生产线24小时连轴转
图:济南圣泉集团KN95口罩生产线/受访者供图
“口罩太难买了,转帐都不行必须带着现金,要10万只给1万只就很好了!”康福莱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美国美中经贸科技促进总会秘书长薛平告诉记者,为了能拿到口罩,大家都在拼关系,可谓各显神通。
对於薛平来说,3月10日这天是一个“分水岭”,这一天他忙完了中国疫情口罩捐赠工作。中国疫情爆发后,通过公司在海外的客户,他把从美国、日本、韩国、土耳其等国家购买的口罩捐赠给了青岛当地的医院以及武汉的援助医疗队。从那天开始,他又开始为海外的华人华侨在中国找口罩。
靠着在山东几个大口罩厂“蹲守”,薛平为美国、意大利、澳洲的华人华侨捐赠了2万只KN95口罩,10套灭菌设备,以及10套测温仪等防疫物资。
说起口罩难买,济南圣泉集团国际业务部总经理唐增源告诉记者,公司出口订单都排到4月份了,目前尚有上亿只口罩的订单。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圣泉集团2月份投资三千多万扩建三、四十条口罩生产线,一次性口罩产能由零增加到日产300万只。KN95由日产3万只将增加到百万只,因为订单激增,KN95产能还将继续扩大。自3月份由内销转到出口之后,该公司出口各类口罩逾千万只。
“口罩现在对外不接单了,仅是国家和省里的调拨我们就忙不过来了。”日照三奇医疗卫生用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车进军告诉记者,但他每天依然会接到大量的询单电话。目前公司产能已达到日产300万只各类口罩,为了完成调拨任务,生产线24小时连轴转。
三奇医疗是国家应急企业和内地最大的口罩生产厂家之一,其产品90%以上销往日韩、欧美。但自1月中旬,公司生产口罩统一调拨供应湖北以及国内抗疫。
据车进军介绍,国外疫情爆发后,国内口罩厂纷纷加大出口口罩产能,口罩原材料价格上涨、原料短缺。“上游口罩材料不接单,下游口罩厂要麽减产要麽停产。”他指出,决定口罩产能关键的,是环节上游的口罩机、熔喷布、切割刀片等原材料。
为了解决原料“卡脖子”的问题,三奇医疗投资近6亿元建设的国家级医疗器械应急产业园3月29日开工了。该产业园以口罩、防护服等医用防护用品为主,项目建成后仓库大约能储备十亿只口罩,可满足国家应急需求。
订单越大越可疑
图:济南圣泉集团等待运输的口罩/受访者供图
“昨天询价的总数量大概有两千多万个KN95,几百万个N95,但早上起来昨天的询价归零了。”对於张德学而言,相比寻找货源,备受困扰的还有满天飞的订单信息。
张德学说,一条询价订单转到他这里,中间不知道被“倒”了多少次,信息存在偏差不说,甚至层层加价。这也是张德学直接对接厂家的其中一个原因,减少中间环节,避免下游再加价。
以口罩为例,100万只算小订单,100万至500万只算常规订单,500万只以上才算大单。但李超(化名)也告诉记者,并不是所有的大单都可信,订单越大越可疑。
“200万只口罩,每只赚2分钱利润也不低。”李超说,很多“倒爷”都做过这样的美梦,被大订单冲昏了头脑。在目前全球疫情爆发期间,面对每一个订单,他都会谨慎的“过滤”。除了对订单需求量保持怀疑态度,李超还会对信息提供者的职业身份进行辨识。“如果仅是临时加入医疗器械行业的,基本就是想赚快钱的‘倒爷’。”李超如是说。
李超隔三差五还在他的朋友圈提醒口罩加工厂的老板们,警惕那些以询价为由的市场调查者,他们通过询价打压市场价格,然后以最低的价格拿到口罩货源,转手高价卖给国外的商人,赚取巨额利润。
出口难题:空运、铁路还是海运?
“口罩出口现在还遇到一个难题就是物流运输,航班越来越少,就连中欧班列都爆仓了。”唐增源告诉记者,现在预订中欧班列都要等待十天左右。
唐增源说,公司口罩出口国家主要是日本、韩国、欧美、澳洲以及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口罩以直接出口为主,主要是集团海外分公司和海外客户,还有一部分由内地贸易商出口。海外疫情蔓延,作为急需品的口罩一般选择航空运输。但因为航班减少,一位客户发了两周了还没有送上航班,口罩堆积在仓库里面。
中欧班列最快两周可到德国,在目前物流状态下,选择火车也成了不错的运输方式。同时,航空运输价格是火车运输价格的十倍到二十倍,火车物流费用可大大降低成本。唐增源说,甚至都在考虑海上运输了,到欧洲大约40天左右。他说,只要能把口罩运出去,各种运输方式都考虑过了,也有货代公司选择包机。
对於口罩出口物流运输,李超也觉得太难了。他没有太多出口经验,也缺少海外销售渠道,他乾脆选择了跨境电商,省心。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