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新闻频道 >> 法治 >> “90后”非遗传人:让祖传帽业在英国桑德兰声名鹊起

“90后”非遗传人:让祖传帽业在英国桑德兰声名鹊起

  中新社台州6月16日电 题:“90后”非遗传人:让祖传帽业在英国桑德兰声名鹊起

  作者 范宇斌

  “在英国,帽子不光是一种必需品,更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我把家族的帽业引进来,结合当地的时尚元素,开了一家草编工艺体验店。”16日,“90后”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温岭草帽编织技艺”传承人陈真介绍,因草编工艺,他让祖传的帽业在英国桑德兰声名鹊起。

  耳濡目染 钟情草编工艺

  今年30岁的陈真出生于温岭箬横,当地男女老少皆有编帽技艺,传有民谚“十里长街无闲女,家家都有编帽人”。

  20世纪30年代,娄江(今属箬横镇)草编兴起。据娄江村党支部书记黄云清介绍,彼时,草编工艺已成规模,几乎家家户户有纺织机。陈真的外高祖瞄准商机,开始从事草编业。

  陈真的父亲陈夫才,1986年创办温岭市东方编织工艺有限公司。陈夫才与妻子相识,也与草编有关。

  陈真的母亲江素芬是众多编帽女中的一员,而当地女人至少掌握百种以上的编织技法。改革开放后,江素芬从成立草编收购站起家,经多年发展,与丈夫陈夫才创办公司。

  也因此,陈真与哥哥陈西从小就在公司厂区里长大。令他印象颇深的是,这个公司员工都是同村的。“大部分都是长辈,我一进去,没有摆谱的资格,只能围着大人一边看一边学。”

  陈真性格内敛,从小对编织技艺有天赋。从小看他长大的江连娟说:“草编密密麻麻的,一般孩子都坐不住,他却始终纹丝不动。人家学两三天的,他有时候半天就会了。”

  英国创业 网罗时尚达人

  在温岭箬横,草编虽为支柱产业,却被看做是“乡下阿婆”的营生手段。陈真回忆,父母曾一度让他和哥哥通过读书走出去,别接这份“苦”差事。陈西说,他与弟弟明面上遵从父母之意,暗地里却从母亲身上“偷技”。

  原来,江素芬自走上规模化工艺草编之路后,十余年间对编帽技艺不辍,在20年前便熟练掌握了两千余种编织技法,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草编工艺师,有上百人向其学习帽样编织技法。

  2012年,陈真留学英国桑德兰大学。他注意到,受英国王室影响,戴帽子在当地异常盛行。人们对帽子的追求远超东方人的想象,特别是工艺精美的中国草帽。对此,陈真萌发了创业的念头,并于当年在桑德兰市中心与人合租了一个商铺。

  陈真介绍,店铺面积仅40余平方米,摆满了从老家带来的工艺草编帽和草编材料。“我调研了市场,真靠卖是卖不了多少。”于是,他选择了时尚之路,以体验形式招揽顾客。

  陈真说,英国人对草编技艺不甚了解。“每到节假日,我就成了草编‘师傅’,教慕名而至的顾客动手制作属于自己的个性帽子。”

  尔后,在当地粉丝的追捧下,越来越多的英国人步入草编工艺体验店,了解草编工艺这项在中国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艺术。而陈真,也通过文创理念,逐渐走进了英国时尚圈。

  领全村致富 探艺术与商品融合

  英国留学结束后,陈真选择了边接管父辈的产业,边继续留学日本深造。他说,要想把中国草帽走向世界,必须要先磨砺自己的眼界。

  日本留学回来的陈真,决定秉承父志,扩招同村技师,把员工扩编至150余人。陈夫才回忆道,他当时信心满满,称自己在海外创业,全依赖于故乡人的支持。“现在回来了,就要带大家一起致富。”

  此后,陈真将中国国内时尚元素与海外时尚元素在草编中进行融合,集中精力着手品牌深化和推广,并以草编艺术为己任,成立草编艺术产业研工作室,发起百年草编艺术产学研项目。

  如今,陈真创立的“匠心路11号”被中国驻英大使馆刊物《英伦学人》称作“首个走向世界舞台的草编艺术文化载体和品牌”。

  在陈真看来:“我的使命就是把出口产品转为出口文化,把产学研模式开拓成中国国内细分市场,把艺术变现和商品用途完美融合,真正把家乡帽业的旗帜给竖起来、飘起来。”(完)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