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新闻频道 >> 法治 >> 江苏:加速构筑“围栏”遏制疫情内扩外溢

美国人本·布朗:不会打冰球的“洋女婿”不是好网红

美国人本·布朗:不会打冰球的“洋女婿”不是好网红     在冰球比赛结束后,本·布朗(后排左三)与朋友们一起合影。 受访者供图

  中新网重庆2月20日电:题:美国人本·布朗:不会打冰球的“洋女婿”不是好网红

  作者 梁钦卿

  洁白冰场上,一颗黑色冰球快速滑行,在碰撞中砰砰作响。身穿厚重防护服的美国人Ben Brown(本·布朗)正在激烈拼抢,不停闪转腾挪,敏捷挥动球杆,朝球门奋力一击。“不会打冰球的‘洋女婿’不是好‘网红’。”与重庆结缘近28年的本·布朗近日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说。

  因文化结缘中国,因爱情留在重庆

  1994年,本·布朗作为美国明尼苏达州圣约翰大学的交换生,第一次来到重庆学习中文、书法以及太极拳等课程,但只待了三个月便回到美国。他那时觉得,三个月的时间学不完中国5000年的历史。“所以1997年大学毕业后,我又来到重庆,先后在四川外国语大学和渝州大学(现重庆工商大学)当外教。”这两次经历让他结交了许多朋友。

  2001年,本·布朗又回到美国攻读MBA,毕业后去过中国其它城市,直到2012年才扎根重庆,因为他娶了一位重庆姑娘,成为一名重庆的“洋女婿”。

  与妻子李灿的结识也充满故事性。那时,本·布朗在重庆上班,去银行办理业务时,工作人员跟他聊天,问他有几个孩子,他笑着说“我还没结婚,没有孩子”。工作人员开玩笑说,“那我们有专门的人为你办理业务。”未曾想到,本·布朗对这位“专门的人”一见钟情,不久便结为夫妻。如今,他们已经有两个儿子。

  本·布朗有自己的抖音账号,简介写着“我是中国最幸福的老外”,已有近90万“粉丝”,成了一位小有名气的网红。他的账号内容全部与他的生活有关、与重庆有关。在抖音上,他教外国朋友吃皮蛋、用重庆腊肉做披萨……“互联网拉近了人们的距离,也能让其他人感受到我眼中的重庆味道。”他说。

穿上了冰球护具的本·布朗。 受访者供图 穿上了冰球护具的本·布朗。 受访者供图

  见证更多中国人爱上冰雪运动

  “我觉得自己骨子里有爱好冰球运动的基因。”本·布朗的老家在美国的“冰球之州”明尼苏达州,从5岁就开始打冰球。

  来到中国后,他对冰球的兴趣依旧未改。1997年,他第一次在重庆打冰球时,只有沙坪坝区有一个冰球场,去了后发现只有他跟另一个老外。从2014年开始,他经常在重庆打冰球,那时跟他一起打球的八成是外国人。

  “现在不一样了,我打一场冰球比赛,除了四五个老外,其余的都是中国人。教练、警察、大学生、牙科医生等,各行各业都有。”本·布朗说,在重庆,越来越多孩子接触冰球。“如果你上购物网站找冰球护具,小孩子的护具要比成年人的护具更多。”

  他说,在北京冬奥会加持下,中国大部分地区都在普及冰雪体育运动,冰球运动也从小众走向热门,并伴随着低龄化趋势。这些变化表明中国人参与冰雪运动越来越普遍、热情越来越高涨。他希望,冰球运动能成为中国的全民运动。

本·布朗与家人合影。 受访者供图 本·布朗与家人合影。 受访者供图

  从1994年到2022年,感叹重庆惊人变化

  “来重庆20多年,我觉得变化非常多。”本·布朗说,1994年他刚来重庆时,基本上所有公寓楼小区都只有八层楼高,而且没有电梯,那时的重庆还没有一个城市该有的样子。但现在不一样了,放眼整个重庆市,高楼林立、车水马龙,“跟我第一次来重庆相比,天差地别”。

  “重庆到成都的交通速度代表着重庆的发展速度。”本·布朗回忆,1994年他因处理事情需要去一趟成都,那时道路凹凸不平,从重庆坐汽车过去花了8个多小时,后来通了高速,从重庆到成都的时间缩短到四小时左右。现在,坐上高铁只需一个半小时就能抵达成都。

  当然,变化中也孕育着不变。本·布朗举例,“比如你去吃火锅,20世纪90年代的火锅和现在的火锅味道基本一样。而且,重庆人热情好客、耿直豪爽的性格一直未变。”

  重庆“洋女婿”、抖音网红、冰球爱好者,这是美国人本·布朗在重庆的三重身份。在山与水孕育的城市中,重庆成了他第二个故乡。会说一口流利重庆方言的他成为最像重庆人的外国人。(完)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