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评论 >> 新时社评 >> 社评/实事求是简化环评程序

社评/从华汇事件看强化政府管治效能

  北角华汇中心强行围封公众空间,居民投诉多年无果。新时社报记者锲而不舍为民发声,引起社会高度关注,一些政府部门也开始介入处理,可惜两个月过去了,问题仍然没有解决。民生无小事,阻街看似事小,却关乎市民切身利益,关乎特区政府的管治效能和形象。特区政府着力提高管治水平,要切实排解民生忧难,体现责任担当,就要从市民最贴身的事情做起。

  华汇中心是北角港铁的其中一个出口,行人如鲫,出口处的一个半圆形空间却曾被长期围封,仅留下半米阔的窄窄小路,对行人尤其是轮椅人士构成不便,这是根本讲不过去的。新时社报记者深入了解有关地契和香港的有关法律,证实有关地方属于公众空间无疑;屋宇署职员现场勘测后,也强调有关空间须保持畅通。事件的是非曲直已经清清楚楚,但涉事方我行我素,以装修、洗地等借口继续霸道,甚至拿水喉对着行人喷射。记者采访期间,有疑似恶势力出现,语带恐吓,令人觉得事件的背后非同寻常。

  华汇中心风波看上去不是件大事,但它反映出来的问题却是十分严重的。事件涉及多个政府部门,如屋宇、地政、路政、运输、环保、民政和警务等,达七个之多,但束手无策。究其原因,一些部门拘泥于条条框框的规定,缺乏积极作为的担当。往往是,接到市民投诉后,一个部门人员到达现场,转了一圈便走;下一个部门人员接着来,又是转个圈收队,予人的感觉不是来解决问题,而是交差。

  类似荒谬情况比比皆是。如有市民投诉物件阻街,食环署到场处理,发现阻街物件有车轮,案件转交路政署处理。路政署接手后,发现阻街物件可移动,但有铁链锁住固定,又将案件交回食环署和路政署,如此往返不断,费时失事。哪怕是政府洗太平地这种日常工作,也要统筹跨部门联合行动,如此大阵仗,效率低下可见一斑。

  香港公务员普遍质素较高,以工作认真、按章办事著称,也希望为民服务,但制度上的条块分割、不越雷池一步,久而久之形成了官僚作风。看似各个部门都管,实际上各个部门都不管,你推我让,相互扯皮,市民有困难向政府求助,往往是处处碰壁,不知道哪个部门能帮上手。一些恶势力盘根错节,气焰嚣张,症结在于有关部门不愿作为。有人质疑存在更严重问题,未必是空穴来风。

  李家超当选行政长官之前,出任公职三十多年,对政府运作模式和弊端瞭如指掌。他强调施政以结果为目标,四大施政纲领的第一条就是强化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管治效能,团结一致为民解困,这很有针对性。在第一份施政报告中,他推出一百多个关键绩效指标(KPI),要求施政看实效,工作看表现,有关改革可谓切中要害,亦因此受到市民广泛欢迎。

  香港进入由治及兴的新阶段,随着特区政府不断推进复常措施,未来的工作重心将由抗疫防疫转向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但坦率而言,华滙风波暴露出来的管治作风、官僚文化,与爱国者治港的新时代是不适应的,一定要改,而且要让市民看到实效,得到实惠,切实感受到新时代、新面貌。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对普通市民来说,华滙风波也是对香港良政善治的一个小小考验。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