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评论 >> 新时社评 >> 社评/提速提效提量 推进高质量发展

社评/重塑区议会才能真正履职尽责

  强化地区治理架构,包括重塑区议会,这是香港的一件大事,更是实现良政善治的应有之义。多个团体近日联合成立“香港各界撑完善地区治理大联盟”,在全港十八区设立街站,向市民介绍区议会改革内容,并收集市民签名。从现场墟冚、市民对签名活动反应踊跃来看,社会各界高度认同特区政府“完善地区治理”建议方案。

  区议会是地区治理的重要一环,充当市民与政府沟通的桥梁,与市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广大市民对过去区议会“泛政治化”问题深恶痛绝,对第六届区议会被反中乱港分子窃据、乌烟瘴气更是记忆犹新。政府必须从制度建设上堵塞区议会的各种漏洞,拨乱反正,这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其实香港市民对区议会的诉求,就是“听得到意见,做到事”。正如有参与签名活动的市民指出:“以往我们都看到了,一些对地区事务不闻不问的人当选,社会出现分裂、分化的现象,他们赢了选举,输的却是香港”;“以往的区议会事事以政治为先,懒理民生,造成混乱”。市民对区议会重塑抱有热烈的期待,希望“能够选出真心为社区服务的人,将市民的声音转达给政府,也能把政府的施政资讯带到市民的耳边”。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特区政府推出的完善地区治理建议方案,回应了民意,让区议会回归基本法的初衷。区议会恢复非政权性组织定位,积极配合政府施政,区议员职责一是就地区事务接受政府咨询,二是提供文化娱乐等活动。单是咨询一项,建议方案就列出九大职能。区议员将定期与市民接触,多方面收集民意,尤其是做好地区服务,包括咨询和转介等,协助政府准确把握地区脉动,及时回应市民诉求,提升管治效能。区议员循多种途径产生,包括地区选举、俗称“三会”的地区委员会选举、委任和当然议员等,共同点是都熟悉地区事务,都有志服务社区,为建立和谐社会而努力,区议会也将从此“去政治化”。

  区议会主席由地区民政事务专员出任,这是深思熟虑之举,有利于将地区民意转化为政府的政策。另一方面,地区事务琐碎而繁杂,如街道卫生、基层医疗、防疫抗疫等,没有高层统筹,难以落实。改革方案有的放矢,成立由政务司司长和副政务司司长分别挂帅的“地区治理领导委员会”、“地区治理专组”,协调跨部门运作,配合区议会、地区“三会”、关爱队等,这一整套地区治理架构,有利促进对区内市民的服务达到最佳效果。

  改革建议的另一大亮点,是实施区议员履职监察制度,这类似于政府部门必须接受审计署的“衡工量值”,做多做少,做得好不好,居民是否满意,都要接受监察,标志着区议员“无王管”走入历史。区议员若有迟到、早退、缺席或行为不称职的问题,就要承担责任,接受处分,甚至被DQ。这样的一套新机制,确保区议会实实在在为市民服务,市民没有理由不拍烂手掌。

  重塑后的区议会,是履职尽责的区议会,是维护国家安全、体现行政主导、落实爱国者治港的区议会,是香港需要、市民拥护的区议会。连日来,大批市民参与大联盟的签名行动,反映了对区议会在香港由治及兴的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热切期待。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