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乌鲁木齐3月21日电(记者马锴)当春分日的第一缕阳光照进毡房,76岁的柯尔克孜族老人百西汗开始用羊肉、麦粒、葡萄干等7种食材熬制“阔缺饭”,用以招待共同欢庆“诺肉孜节”的客人们。
“诺肉孜节”一般在公历3月21日前后,即农历春分,这一天北半球昼夜长短一样。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乌孜别克族等少数民族群众把这一天看做是辞旧迎新的“交岁”日。在天山南北,盎然的春意驱散了一冬的沉寂,少数民族群众以传统的仪式、古老的竞技和停不下来的歌舞,共同庆祝“新年”的到来。
帕米尔高原上,百西汗家的毡房里,老人刚刚舀起一勺“阔缺饭”,还没来得及吹尽热气,在地毯上玩耍的重孙希尔扎提就迫不及待地压低老人的胳膊,一口吞下“阔缺饭”,顽皮的吃相引得前来拜节的宾客哄堂大笑。屋外正进行着“阿拉斯·布拉斯”仪式,无论是穿着明艳服装的女人,还是头戴洁白毡帽的男人,都像孩子般围着圆柏树枝燃烧地火堆又喊又跳,排着队一个个兴奋地跳过火堆。
阿勒泰铁热克提村的积雪未消,但人们已经按捺不住春来的喜悦。小麦、大麦、肉和奶疙瘩混合做成“纳吾鲁孜饭”的香气弥漫开,穿过冬不拉悠扬的琴声,围绕着跳“黑走马”人们身旁。村外积雪未尽的空地上,赛马、叼羊、摔跤等传统活动轮番上演,引来人们的阵阵欢呼。
和田的墨玉河边,斗鸡扬起的尘土不仅没有搅了围观人群的兴致,反而让现场气氛愈加热烈起来,一帮穿着新衣的半大孩子在人群中钻来钻去。“诺肉孜节就是春天来了,希望今年风调雨顺,有个好收成。”玉素普·吐尔逊说。
气候特殊的吐鲁番也在这几天迎来花季,引得不少乌鲁木齐市民前来赏花。“走进花丛才能真正感受到春天的到来。”在新疆大学读大二的祖力普卡说。他约了几个同学,一起乘坐新疆铁路部门21日起增设的“杏花动车专列”,去感受春天,欢庆“诺肉孜节”。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