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文化 >> 非遗动态 >> 泽州财政双管齐下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内蒙古“草原文化遗产日暨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圆满落幕

原标题:内蒙古“草原文化遗产日暨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圆满落幕

为了加强对非遗的保护,我国首先建立了国家层面的非遗代表性名录,将非遗分为10个大的门类进行保护。其次,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保护作用,出台多项政策确立了非遗保护的工作方针。第三是探索实施多样化的非遗保护方式和注重非遗传承人的培养。

——中国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

马盛德

“草原文化遗产”走向世界

9月6日—12日草原文化遗产日暨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内蒙古展览馆开幕。本次展览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文化厅主办,内蒙古展览馆、非遗保护中心、艺术研究所和各盟市文化局举办。本次活动主题是“让草原文化走向世界”,旨在宣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唤起民众对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激发社会各界保护草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本次展览主要包括非遗节目快闪show、非遗重点项目展览、非遗精品物件展、非遗音乐舞蹈展演、传承人手工技艺展示、非遗产品展销、非遗摄影图片展、内蒙古岩画艺术展、茶道与内蒙古展等内容。本次展览突出实景和环境的营造,将非遗项目和文化内容融合其中,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品300年鸿茅药酒文化

历史的尘埃掩盖不了“鸿茅”的魅力,作为传统“配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鸿茅药酒受邀参加了此次展览。更令人欣喜的是鸿茅白酒—“52度岱海白”还被内蒙古自治区展览馆收藏,鸿茅品牌获得来自政府、社会和大众的高度肯定。

在此次展览中,鸿茅药酒展区接待了大量的来自不同地方的观众。参观者纷纷表示,以前只知道鸿茅药酒是一种药酒,能治病且品质优异,现在才知道原来“鸿茅药酒”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更让人感到意外而惊喜的是,鸿茅药酒不仅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鸿茅药酒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它的技艺、配方都是经过历史考验的,用着更放心。花钱感受文化遗产,值!

鸿茅药酒七大特征成就国家层面的“非遗”

本次展览民族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是民族文化的基因与根脉,是草原文化的重要资源,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鸿茅药酒作为本次12个盟市中乌兰察布市的一枝独秀,显得格外耀眼。鸿茅药酒之所以成为“非遗”,也是因其独具七大特征:

1.历史悠久。鸿茅药酒有据可查的历史已有276年。

公元1937年,《绥远通志稿》中,对鸿茅药酒就有详细的阐述:“色如胭脂,香味醇厚……有患腰腿疼痛者,饮之每奏奇效。故价值虽昂,销路仍极发达,近而山西、内蒙,远而外蒙各地,皆有行销,蒙人对之尤视为珍品。其制法据云配有药品百余种,本号恐人仿制,密而不传。”《凉城通史》《凉城县志》对鸿茅药酒也都有记载。

2.保存完整。鸿茅药酒无论从历史文化、组方配伍,还是酿造技艺都保存得相对完整,可谓中医药酒文化的典范,意义深远。

3.文化内涵丰富。鸿茅药酒是典型的“走西口”文化的产物,体现了蒙、汉医药文化融合的精髓。

4.组方精湛、配伍缜密、剂量精准。

5.对自然环境和原材料要求严苛。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及优质的地域资源是鸿茅药酒配制的关键因素。

6.工艺独特。鸿茅药酒古法八步酿造工艺,十分繁复又缺一不可,改写了药酒沿袭千年的泡浸之法,使药酒的制备达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

7.疗效广泛。鸿茅药酒针对风寒湿痹、筋骨疼痛、脾胃虚寒、肾亏腰酸及妇女气血虚亏等中老年慢性病,集治病、养生于一体。

鸿茅药酒历经276年的发展,其67味大组方和纯手工制作工艺能完整地保存下来实属不易。通过本次展览,展现了鸿茅药酒成为“非遗”的深厚历史内涵和独特的中医药文化魅力,让人们深刻领悟到像鸿茅药酒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各界共同努力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发展好、宣传好。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