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文化 >> 文化资讯 >> 高氏古法造纸曾辉煌一时 现工作坊消失亟待保护

不满"我们恨化学"广告 北大教授状告央视及品牌商

近日,北京大学退休教授周公度的一纸“状告CCTV-8”,让化妆品品牌法兰琳卡和中央电视台,站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争议源于法兰琳卡的一则广告:15秒的广告中,“我们恨化学”的广告词被连续重复了三次。这样的表现手法,被周公度定义为“反科学”,并质疑中央电视台未起到监督责任,任由其误导消费者。

北京大学的知名教授,为何要和一则广告“较真”?本社专访了84岁的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生物工程学院教授周公度。

“我们恨化学”,是误导消费者

能够注意到法兰琳卡的广告,只是偶然的机会。业已退休的周公度教授,还是在观看电视剧时,发现了这则15秒的广告。

视频中,著名歌手梁静茹在一片灰色的烟雾中,不断重复着“我们恨化学”,并流下了一行清泪。

11月18日,再次看到该广告的周公度,决定“得写点什么了”。在一张A4纸上,周公度写下了“状告CCTV-8”,痛斥该广告“是一则反科学、破坏化学教育的坏广告,应立即停播”;同时质疑央视未起到相关的监督筛选责任。

北京晚报:作为一名化学专家,您为什么会对一则广告这么认真?

周公度:看到这个广告后,我觉得广告的内容误导性非常大,所以手写了一份“状告CCTV-8”,交到了系里(指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生物工程学院),希望通过系里的工作人员交给央视。同时我希望转交给央视的,还有一本我写的《化学是什么》。

我最开始的初衷,主要有两点。一是这则广告是反科学的。我们现在许多人对化学并不了解,甚至从中学教育以后,就不会再接触化学。所以对于化学有一定的误解,认为化学就是污染,就是有毒有害。这则广告利用了这种误区,不断地说“我们恨化学”,传达一种错误的信息,误导消费者,从这个角度,我说它是反科学的,是破坏化学教育的,是一个坏的广告,并不是扣大帽子。二是,我认为作为官方媒体,不应该允许这样一个坏的广告播出。

北京晚报:“状告CCTV-8”的文字被发布到网上后,您收到什么样的反馈?

周公度:我这个事情被报道出来后,已经收到许多回复,国内国外都有,大多是支持我的。可以算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吧,我看到从21号起,这个广告已经停播了,还是很自豪的,至少“状告书”没有白写。

“状告”央视,并不是因为我的知识比人家多

11月22日,法兰琳卡在其官方微博中做出回复,表示“创意广告引起了部分观众的困扰……我们深表歉意。”

回复文中,除承认“化学作为人类文明的基础学科之一,是不可能被任何人妖魔化的,我们无任何用意去妖魔化化学基础学科”外,再次用较大篇幅重申其品牌的“天然、安全”。这样的回复,被网友质疑没有诚意。

实际上,将“天然”、“非化学”等作为卖点的产品并不在少数。亦早有人质疑此类表述缺乏科学性,只为迎合消费者爱好。

北京晚报:您的状告书为何要把中央电视台作为主要质疑对象?

周公度:从目前看,这个广告应该已经播放了很长时间了,而且是在中央电视台这种媒体上播放,那影响的可能就是十几亿人。作为一个官方的宣传机构,是不是也要对广告的内容有监督的责任?我觉得作为中央电视台,面对十三亿人口播放这样的广告是很不合适的。

我的信中也提到了,做文宣工作的人员要学一点化学科学知识,要起到把关的作用。

至于企业为何要用这样的宣传手法,我觉得没有必要揣摩人家是不是“别有用心”,为了扩大销售量,可以留给公众去评论。

北京晚报:也有观点认为,既然要求公众了解化学、喜欢化学,那公众也就有自由“恨化学”。

周公度:如果“恨化学”只是你个人的行为和观点,那确实是个人的自由。但我质疑的是,一个官方机构为何要播放这类广告,这种广告的表述超出了一个界限,两个问题不应该混淆。

而且如果广告中宣称有些化学品是有毒的,你说你“痛恨有毒的化学品”,我也认同这样的表述,就不会有“状告”。

所谓“状告”,我想就是监督的意思,并不是因为我的知识比人家多,而是我有这个胆量、这个想法,去“状告”央视,每一个公民都有这样的权利和义务。

为什么美国一片药能卖几千上万元?差距就在化学上

与状告书一同提交的《化学是什么》,是一本由周公度撰写的科普书籍。图书出版时,恰逢“国际化学年”,图书的后记里,一再提及化学学科的重要性。

而作为毕生从事化学研究的学者,周公度坦言中国化学研究仍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更禁不住“妖魔化”。

北京晚报:这次事件之后,您希望公众对于化学的认识有什么样的改变?

周公度:我希望这件事可以作为一个契机,向公众传达正确的化学理念。希望大家明白,化学是自然科学中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化学和化学品不是一个概念,更不能与有毒化学品画等号。人们的生活需要化学事业的发展,而且发展化学事业不等于污染,更好的发展化学事业才能真正做到保护环境。

我曾提到,联合国确定2011年为国际化学年,以纪念化学学科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当时,化学年的主题就是“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其目的在于提高公众对化学的认识,增加公众对化学的欣赏和了解,提高年轻人对化学的兴趣,培养对化学未来发展的热情,彰显化学对知识进步、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

而且老实说,相对于其他学科,我们国家的化学研究,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为什么美国的一片药,能卖几千元上万元?差距就在化学上。先进技术的研究,能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人家一片药,你得生产多少大白菜才能换回来?因此我们的化学研究必须要前进,同时公众被误导的危害更大。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