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公益 >> 新闻 >> 机构动态 >> 绿之叶公益招募支教老师

好县长柴生芳 北大为你骄傲

好县长柴生芳 北大为你骄傲

 记者 王玉杰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644(2014)12-002-05


 

 柴生芳,男,汉族,中共党员。1990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系考古专业。1997年5月至2002年10月,赴日本国立神户大学留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990年7月参加工作后,相继在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省委办公厅调研处、陇西县政府、安定区政府、临洮县政府工作,历任副县长、副区长、县长。2014年8月15日凌晨,柴生芳因长期超负荷工作,劳累过度,诱发心源性猝死,在办公室休息时不幸去世,年仅45岁。

 从贫寒出身到踏入燕园,从西北考古到东渡求学,从省城工作到赴定西基层,柴生芳的人生轨迹,是来自群众又走向群众的过程,是学成后离老百姓越来越近、最终融入其中的一条回归线。他所走过的每一步,都饱含着一个农民儿子和新时期基层党员干部的优秀品质。

   他是胸怀抱负的爱国青年

 柴生芳1969年出生于甘肃庆阳宁县一个农村家庭。自幼聪颖勤奋的他,是四乡八里十分有名的好学生。家庭经济的困难激励他更加发奋地读书,1986年高考,他以庆阳地区文科状元的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考古系考古专业。在那里,他度过了四年充实而美好的大学时光,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积极参与各项集体活动,成为老师、同学眼中积极、刻苦、朴实,有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的好学生。

 毕业后,柴生芳被分配到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在这里他迅速成为重要的业务骨干,参加过不少重要的考古发掘和研究。1997年5月,柴生芳从考古所停薪留职,赴日本自费留学。到日本后,他边辛苦打工,边刻苦学习,凭着顽强和勤奋,获得了神户大学艺术史学专业硕士和文化结构专业博士学位。其间,他仅用了2年时间,就取得博士学位。这在日本极其罕见,因为,一般需要3到7年。

 在日期间,即便学习非常紧张,生活十分艰苦, 柴生芳仍以极大的爱国热情参与社会活动。1998年他当选为神户地区中国留学生学友会副会长,2000年当选为会长,以及神户地区华侨总会理事。他先后成功组织了长江流域大水灾、台湾地区大地震的募捐活动,组织了留学生集会抗议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南京大屠杀等重大活动。他发起开展了敦煌丝绸之路的伙伴们植树活动,组织日本神户华侨总会中国西部大开发考察团赴甘肃考察。

 在日本,文化结构是研究前景非常看好的学科之一。加上柴生芳在神户中国留学生时期的工作成绩显著,毕业前夕邀请他继续留在日本就职的朋友很多,神户大学也希望他留校。但是柴生芳心里放不下祖国,更放不下家乡。面对同样来自北京、上海、澳门、香港等地的邀请和优厚待遇,柴生芳不为所动,毅然回到生他养他的黄土地。

   他是知民意暖民心的海归博士

 2002年10月,在留学回国后不久,柴生芳进入甘肃省委办公厅调研处工作。在调研处,他政治立场坚定,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省委的决策部署,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于2004年6月加 入中国共产党。工作上,紧紧围绕办公厅工作部署和调研处具体安排,兢兢业业,尽心竭力,经常加班加点,高效完成了组织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作风朴实,团结同志,光明正派。2003年被省委办公厅评为优秀工作者。

 2006年,柴生芳主动请缨到苦瘠甲于天下的定西去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在这里,他实现理想抱负、施展个人才华有了更加直接而广阔的空间。他沉下心来,一干就是八年。

 做普通人,主动融入百姓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了解百姓,知其所想、急其所急。这一点,柴生芳倾其全力去做了。当选县长的第一天,他就立下规矩:开门办公。每天八点钟,只要在办公室,就敞开屋门,请老百姓随便进入。对他来说,群众来说事情,这是送上门的社情民意送上门的群众工作和送上门的发展点子。在开门办公的同时,柴生芳更多的时候是主动走出去,一有空闲就奔赴田间地头,了解群众生产生活状况。出门招商、回家下乡成了他工作的常态。在临洮工作的三年里,他几乎跑遍了全县300多个行政村,写下了29本工作日记。记下了所走过的每一个乡镇、村社和困难群众的情况,以及听到的意见建议和他对发展的思考。他围绕落实省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根据调研情况将所有村分为扶贫示范村和潜力村两种类型,标明发展方向,制作成地图挂在办公室的墙上,天天研究、时时琢磨,逐步形成了精准扶贫的思路。正因为他的努力,临洮县被省上确定为精准扶贫示范县。

 他常说,干公事,民生是底线。为此,柴生芳始终把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作为自己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遗余力推进各项民生实事的落实。针对多年来城区供热矛盾突出、群众意见大、上访人数多的问题,在县财政十分拮据的情况下,他顶住压力,力排众议,千方百计筹资融资,实施了城市集中供热项目。这是临洮历史上单体工程投资最大的城建项目,总供热面积300万平方米,惠及城区住户3万多户、10多万群众,得到了全县一致好评。他心里装着全县的民生大事,也装着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帮扶对象的小事。苟家山村是临洮县北部最偏僻、最贫困的村子之一,人均收入仅有1500多元。最初确定县领导联系村时,柴生芳自己挑了这个村。两年下来,他帮助联系村硬化道路5.3公里,改造修缮了村小学,新建了村卫生室和文化室,修建了拦水坝,改造危房21户。在他的引导帮助下,几十座养殖暖棚修起来了,中药材种植面积从几十亩增加到上千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了。

   他是实打实破难题的实干县长

 在定西的八年,柴生芳先后在陇西县、安定区、临洮县担任领导职务,分管过工业、交通、商务、文化、旅游、城建、执法、环保、开发区建设等工作。最多的时候在安定区,他分管17个部门和单位,工作异常忙碌。但无论多忙,他总是践行着出门招商、回家下乡和开门办公、马上就办的工作方法,得到干部群众的普遍赞誉。在陇西,他参与筹建了陇西中医药文化产业园,引进了总投资13.5亿元的李氏文化产业综合开发项目;在安定,他推进了安定工业园、定西现代物流园、定西马铃薯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促成了中国(定西)西部汽车 城、远梦建材城等项目的签约落地。在临洮,他主持推进百万亩土地整理、城区管道燃气输配工程等一大批项目,临洮军民合用机场、洮河大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等99个打基础、利长远的项目列入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实施方案等国家和省市规划。一个个项目,就是一个个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巨大引擎,就是一条条造福百姓的福泽之水。

 他坚持今日事、今日毕,经常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工作。临洮县政府多人回忆说,经常能看见柴县长办公室里凌晨12时以后还亮着灯。平时的工作中,除了外出考察、下乡调研和公务接待以外,其他时间他始终坚持吃在单位、住在单位、干在单位,单位安排的集体公寓几乎就没有住过,全身心地扑在了工作上。

 解决发展难题,造福临洮百姓,是柴生芳最大的心愿,也是他从副县长到县长几年里操心用力最多的地方。在他的努力下,临洮跻身六盘山片区交通扶贫攻坚示范试点县之列,争取到1173.3公里的农村公路改造项目,相当于前几十年公路建设的总和。在他的带领下,实施了西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所有行政村、自然村可达到自来水管网全覆盖,入户率70%以上,基本解决群众吃水难问题。为了解决贫困群众贷款难问题,他反复协调与甘肃银行签订了15亿元的金融扶贫战略协议,创造了以农业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统贷统还、群众分散使用的贷款模式。抓危旧房改造,到中小学听课,解决低保发放不公,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惠民实事,为他赢得了实干县长的美誉。

 作为县政府党组书记,柴生芳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提出了白天干工作、晚上集中学的要求,先后组织县政府党组集中学习13次。他带着虚心广泛征求对政府工作和自己四风方面的意见建议,坚持自己逐字逐句撰写修改对照检查材料,累计修改14稿。在查摆问题环节,他针对大家对县政府工作提出的176条意见建议,带头深入剖析,主动揭短亮丑,列出了详实而又可行的整改措施。他下乡进村调研更多了,项目建设一线督导更勤了,开会时间更短了,工作节奏更快了,他把整改的承诺无声而又自觉地落实到了自己的实际行动上。在他的亲自协调推动下,一批群众反映上来的突出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柴生芳经常强调,要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不要以会议落实会议。秉持着这一理念,8月14日夜,柴生芳将两个月的县政府常务会议合并在了一起。这次连夜召开的会议,研究了全县双联行动开展以来重点帮扶单位帮扶情况进展、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筹建综合性食品药品检验机构、成立县第三实验小学等22个重大议题。这些事情都要抓紧办,不能拖,拖了影响全县发展,拖了对不起全县老百姓的期望。柴生芳就是这样加班加点、拼命工作,全然不顾自己当天已连续工作17.5个小时,也全然不顾10天前医生已诊断他患有睡眠重度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告诫他病情严重一定要立即治疗。

   他是拒浊富守节操的人民公仆

 柴生芳对自己要求很严,从不接受他人财物,甚至使人觉得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他经常说:如果我爱财,我就不从国外回来了。他坐的车上,除了雨鞋、雨衣、草帽、茶杯、笔记本外,再无他物。柴生芳反复叮嘱妻子祁雪莉:随便收别人的东西,咱们就离婚。这个底线,他俩一直在坚守。宁可清贫自乐,不可浊富多忧,这是柴生芳的座右铭,更是他对清白做人、清廉为政的恪守。他始终坚持吃在食堂、住办公室,单位统一安排的公寓几乎就没住过。他说,一个人,一张床,吃住在单位,工作生活都方便。住那么大房子,太浪费了。

 到村上调研,他经常自带馍馍和水,有时候入户路远不能回县城时,就到附近村民家吃顿家常饭,临走时总是不忘支付饭钱。

 在生活中,他是个十分朴素的人,习惯于让妻子把破了的衬衫袖口、领子修补了再穿。他长期在外工作,母亲去世多年,父亲与哥哥一起生活,他 们家的房子一到雨天就会漏水,至今也没有来得及翻修。

 在柴生芳的每一本笔记本扉页上,都写着此木生芳四个字。他曾多次向周围朋友说,此木生芳,那一定要做些有意义的事才好。这个看似朴素,却折射出对自身使命很高定位的追求,就是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他用一生去践行了这个要求,做得朴实无华却又轰轰烈烈。

 他去世后,多家媒体对他的先进事迹作了宣传报道,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中央领导同志高度关注,分别做出重要批示,要求深度挖掘先进事迹,加大力度进行宣传。中央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对做好这一典型宣传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中央宣传部确定他为全国时代楷模,是新时期基层党员干部优秀代表。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及时做出批示,要求树立典型、深入挖掘、广泛宣传。8月26日,中共甘肃省委决定,追授柴生芳同志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号召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向柴生芳同志学习。

 归来北大兮获殊荣

 全国时代楷模、北大学子柴生芳,今天以一种特殊的方式重新回到了他的母校北京大学。2014年12月23日下午,由北京大学和甘肃省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时代楷模柴生芳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北京大学举行。

 1986年,柴生芳从甘肃宁县一个贫寒农家考入北京大学考古系考古专业学习,1990年毕业。在北大老师和同学们眼中,他为人正直善良、待人诚恳,乐于助人、热爱集体,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深得师友们的信赖与喜爱。

 柴生芳不幸逝世后,北京大学开展了一系列学习和追忆柴生芳的活动。在2014年新生开学典礼上,北大校长王恩哥把柴生芳作为守正笃实、久久为功的北大人介绍给每一位新入学的学生。今年9月,北京大学组织了以用生命诠释信念,用行动铸就楷模为主题的柴生芳同志先进事迹学习讨论会。他生前所在的考古系的老师和同学,还举行了一系列的追思活动。

 今天,冬日的北京已经寒意阵阵,但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的月亮厅里,温暖的爱流却不断涌动。随着报告团成员深情朴实的讲述,北京大学的近200名师生又一次追思、缅怀这位北大校友。

 临洮县副县长郭海莲,临洮县政府办公室主任龙小林,柴生芳侄子、兰州大学教师柴裕红,临洮县辛店镇苟家山村双联户代表龚彩琴、甘肃日报社记者宋振峰等5位报告团成员,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分别以《我的好班长》《人生路上的好导师》《我有一个好五大》《柴县长给我们带来了希望》《当下中国有这样的脊梁》为题,讲述了柴生芳同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感人至深的先进事迹。

 台上,讲述人情到深处抽泣哽咽;台下,聆听者情不自禁泪水盈眶。人们用一次次热烈持久的掌声,表达对柴生芳这位时代楷模的崇高敬意。

 柴生芳是陇原大地成长起来的新时期基层党员干部优秀代表,是干部群众说起想起就热泪长流的中国好人,是甘肃人民引以为豪的时代楷模,更是北京大学引以为傲的杰出校友。北京大学宣传部部长蒋朗朗说,我们要记住柴生芳,因为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夙夜在公、一心为民的价值追求;因为他用自己的生命实现了当年在北大读书期间所立下的求学报国为民的伟大理想。

 感动在传递,责任与使命在升华。聆听了报告后,柴生芳不忘初心、回报家乡的坚定选择,不顾道路泥泞,深入走访全县最偏僻村落等事迹,令北大政府管理学院大四学生孟怡然非常感动。这位90后年轻女学生对记者说:柴生芳学长身上具有北大人浓郁的家国情怀。我们北大人要学习他精神上的闪光点,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加强实地调研,一步一步,脚踏实地,不断开拓进取,完成他未竟的事业。

 报告会上,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还授予柴生芳文伯开诚特别院友奖。

 人物简介:

 柴生芳同志,男,汉族,1969年7月出生,甘肃宁县人,中共党员,1990年7月参加工作,200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

2014年8月15日凌晨,当时为临洮县县长的他,因为加班开会后在宿舍休息,诱发心源性猝死,年仅45岁。 (责编侯倩茹)发表于《中国学术界》2014年第十二期杂志上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