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宝丰马街书会是中国民间曲艺行当的盛会,是曲艺艺人心中的圣地、精神的家园,是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也是传承和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阵地。每年正月十三,全国各地的上千名民间曲艺艺人就会负琴携鼓,汇聚于此,以天作幕,以地为台,说书亮艺,以曲会友,素有“一日能看千场戏,三天胜读万卷书”之称。数十万群众从四面八方赶来听书赏曲,猎奇揽胜。1996年,马街书会被国务院侨办确定为“中国十大民俗”之一;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被河南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工作委员会评为河南民俗经典之首;2013年被世界纪录协会认证为世界最大规模的民间曲艺大会。
马街书会有着700多年曲艺活动的历史,规模之大居全国之冠,同时也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学术研究价值。书会延续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中华民族民间优秀文化传承的文明史,研究和探讨马街书会的渊源、沿革及当地的民风民俗,对于揭示中国曲艺艺术的发展规律、根基及其成长过程意义重大。一年一度的马街书会为成百上千名曲艺艺人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他们以曲会友,同场竞艺,增进了各艺术流派的切磋和交流,无形中使其艺术水准得到不断提升,为中国民间艺术的长盛不衰提供了丰富的艺术养料。马街书会的价值还在于它是一种典型的民俗现象,具备唯一性、民族性、集体性、变异性、传承性和神秘性的特点,是研究民俗学和各曲种形态学不可多得的取材基地,也是了解中原地区说唱音乐发展形态特征的最佳视窗。马街书会不仅是宝丰的、河南的,更是全国的、全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因此,保护传承好马街书会,是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抢救、保护、传承和发展马街书会传统文化,延续和再现其原生态风貌,让马街书会成为永不落幕的书场、永不散去的书会,近年来,各级文化部门高度重视这一民俗活动,当地党委、政府在马街书会的保护传承工作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建设了马街书会民俗文化园,现已建成书会主体广场、曲艺名人雕塑苑、历届书状元雕塑苑和中华曲艺展览馆,正在筹建中国曲艺交易中心、刘兰芳艺术馆和马街书会曲艺学校等设施,书会也被确定为“河南省特色文化示范基地”。
但是,对于这一独特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来说,保护传承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例如:马街书会还存在着基础条件差、曲艺艺人减少、设施不完善等问题,需要各级各部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支持。为此,建议文化部设立中国宝丰马街书会保护建设基金,并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为社会各界搭建一个关心支持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平台,使马街书会的保护传承工作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同时,也以此为范本和契机,促进和带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再上新台阶。(全国政协委员 刘兰芳)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