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文化 >> 传承人 >> 邢介平

刘同焰

传承人简介

刘同焰,个子不高,脸膛黝黑,不爱说话,但提起桑皮纸生产历史、工艺流程,他便立即会兴奋地打开话匣子:桑皮纸为潜山县著名工艺品,主要产地在官庄、槎水、黄柏等乡镇,它的生产始于汉末,因此又称汉皮纸,迄今有1700多年历史。规格分大汉中汉小汉三种,主要用于高级包装和制伞、糊篓、做炮引及典籍修复。工艺流程复杂,有剥皮、出青、踏料、下槽等三十多道,每一道工序都有秘诀讲究,马虎不得,有的只能意会,不可言传。高质量的桑皮纸技艺,靠的是师傅口传心授,一代代薪火相传。

 

少年刘同焰就对家里的造纸坊很着迷,看着一张张粗糙的树皮在父亲的巧手中如同变魔术一样成了一张张白滑细嫩的纸,刘同焰惊喜不已,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中慢慢领悟着制作过程的决窍。一次父亲拿出一张桑皮纸让刘同焰仔细观察,他捧着纸看了半天,用力一拉,任凭他如何用力,桑皮纸纹丝不动,没有意想中的破裂。父亲告诉他,这就是桑皮纸的不同凡响之处。父亲的手艺掌握得炉火纯青,但只懂做却不能加以科学总结。刘同焰开始只知道操作,日子久了就想了解这种纸的奥秘。后来专家告诉他,由于树皮中含有特殊物质和与众不同的工艺流程,使桑皮纸具有柔韧、拉力强、不断裂、不褪色、防虫、无毒性、吸水力强等许多优点,为纸中珍品。一旦技艺失传,就难以造出高质量桑皮纸。这促使他发誓要把这门手艺传下去。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二十岁时刘同焰出师了,当时也是官庄桑皮纸最为兴盛的时期。国家档案局和中国美术家协会对潜山桑皮书画纸通过使用和鉴定,予以高度评价,桑皮纸知名度直线上升,当年坛畈村40%的劳力从事桑皮纸的生产加工,整个官庄镇达1500余人,共有180张槽,200多人常年在外推销。年产40万令,要装400多卡车,年产值500多万元。桑皮纸这一特产使官庄人的生活水平大大高于周边地区,许多畈区姑娘托媒嫁进深山,官庄人感到很风光。

 

2004年北京故宫乾隆倦勤斋修复工程遭遇一道难题:急需一种具有极大柔韧度和吸水性能、无毒又能防虫蛀、不褪色的特殊纸品作为修缮材料。这种纸张制作工艺复杂,需要手工操作,身怀此种制纸绝技的人凤毛麟角,寻觅有相当难度。不料,这道题却被刘同焰破解了!刘同焰有制作1700余年历史的稀有纸品──桑皮纸的绝技。桑皮纸完全符合倦勤斋修缮材质的要求,于是原先默默无闻的刘同焰成了30多家媒体竞相采访报道的热门对象,在他的家乡成了一个知名人物。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