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文化 >> 文学艺术 >> 张艺谋新作起争议:《长城》承载了多少文化野心

张艺谋新作起争议:《长城》承载了多少文化野心

  张艺谋注定是一个让人争议的电影艺术家,从他开始拍摄第一部电影《红高粱》起,他在一直引领中国电影风潮的同时,也收获了很多非议。从早年在国际上拿奖拿到手软,到二十一世纪初主动向商业大片的靠拢,他的每一次华丽转身,都注定在国内的电影圈掀起波澜。16日,当他筹备3年的首部好莱坞大片《长城》公映后,评论也一如既往的两极化,叫好者认为他有足够的勇气来导演这部投资高达1.5亿美金的大制作电影,并且在特效方面真正接轨好莱坞顶级大片,在视觉效果上真正做到了奇观化,并且片中的风格非常有张艺谋个人特色;但不同意见者认为,这是一部情节简单弱智,人物性格扁平的爆米花电影。更有甚者认为,这部影片标志着张艺谋“艺术生涯差不多完了”。

  三天半票房4.5亿

  《长城》15日提前半天公映,截至昨天,三天半的票房为4.7亿,其中上周六的单日票房高达1.7亿。相比之下,由葛优和章子怡主演的《罗曼蒂克消亡史》在票房上就要逊色多了,后者的票房只有4600万。

  从目前的走势来看,《长城》在国内的最终票房会在10亿元上下,考虑到本周五有《摆渡人》和《铁道飞虎》入市,留给《长城》的时间也就4天。

  以张艺谋的号召力和这么多的明星加盟,10亿票房其实不算什么?但别忘了,《长城》是面向全球发行,张艺谋在采访中透露,到时光是北美地区,就会有5000块银幕公映,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字。有了国内市场的10亿人民币票房托底,张艺谋的首部好莱坞大片在票房上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大。

  一条微博引发的争议

  16日凌晨,一位取名“亵渎电影”的大V影评人在自己的微博上发出了“张艺谋已死”的句子,旁边还配有三根燃烧的蜡烛。到了当天晚上8时,乐视影业的CEO张昭转发这条微博,并回应:躲在阴沟里诅咒中国电影的你已经腐烂!电影劳作者永生!第二天上午,张艺谋的妻子陈婷在自己的微博上转发并回应:这样的人身攻击也叫“影评”?这样的水平也配叫“影评人”?导演辛辛苦苦工作,兢兢业业拍电影,从不计较任何不公平的对待。难道因为这样就可以任由你无底线的谩骂与攻击吗?就因为拍了一部电影,你就这样诅咒,你的素质在哪里?你的良知在哪里?

  这条微博很快在晚上引起了争议,有网友认为这是该影评人在故意炒作自己,“电影是电影,拍得不好你大可给出真知灼见的影评,你这样人身攻击是想抱着导演大腿来炒作自己吗?”

  “亵渎电影”很快对自己的话进行了解释,“我的意思对于这位拍过《红高粱》和《活着》的导演,这几年的作品屡屡失手,他的艺术生涯看上去差不多算是完了。我认为《长城》这部片子在人物塑造上苍白的可怕,一众明星脸基本上是个个(打酱油的),导演塑造人物的功力和郭敬明导演的《爵迹》差不多,(演员)表演也是同样的段位。”并强调“我不仅没拿过钱黑人,这么多年,我就没写过任何一篇枪稿。”

  《长城》出品方之一乐视影业官微发出警告函,要求对方删除微博并“保留道歉至少30天”,但直到记者发稿为止 ,“亵渎电影”的这几条微博依然没有删掉。

  这条微博也让很多影评人加入了对《长城》这部电影的评论。

  著名影评人周黎明发了一篇长文《骂长城的正确打开方式》,他认为,《长城》是一部典型的爆米花电影,它跟张艺谋以往的艺术电影如《活着》、《菊豆》等是两种不同的电影表现形式,评价《长城》“应该用商业大片的标准来评价,而不是用《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活着》的标准。”他认为,“《长城》不是一部高级的打怪片,因为他缺乏高级打怪片所呈现的集体无意识或特效进步。《长城》的特效是够水准的,但跟现在的影片相比它没有质的飞跃。”在周黎明的眼中,《长城》要比好莱坞的大片《哥斯拉》强得多,“怪兽的队形组合远比路人尖叫奔跑更有看头。”

  《美丽新世界》的导演刘一君也撰文赞美《长城》,他认为“国内观众对于周星驰宽厚得多,对张艺谋却极尽嘲弄,豆瓣《美人鱼》的评分6.9分,《长城》却只有5.3分。狂砸张艺谋和追捧周星驰能成为时髦。”

  刘一君认为《长城》担得起“奇观电影”的称号,是“迄今中国主题电影里工业化水准最高的,一个快70岁的老人,能有如此的勇气、毅力、开放性思维,在浩繁、庞杂、远超他知识视野的工业体系里,结晶出这样一部较为完整、可圈可点的巨作,只能说了不起。”

  张艺谋的自觉商业意识

  当观众依然把张艺谋现在的作品同他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那些经典艺术电影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张艺谋本人却早已在多种场合主动跟过去的自己划清了界线,早在《归来》公映时,他接受记者采访时就强调过,“我的这个模样,我的这个样子,我在公众面前的形象,很容易把你供起来。其实,我还真不是的,我不是有意要做一个老顽童,而是我天生就有很多愿意尝试的心态。”

  对于现在的电影市场,他感慨道:时代变了,节奏变了,信息多了,多元化了。多元化之后接着是商品化。时代变了,他无意成为年轻人眼中的电影教父,“你说我自作多情要当个精神教父,但人家根本不认你,老早就不要你了,从开始就不要你了,你给谁当精神领袖?”

  一直以来,张艺谋在不同场合都强调自己坚持艺术电影和商业电影两条腿走路的拍片方式,到了《长城》,就变成了一部彻头彻尾的爆米花电影。他认为,《长城》的投资高达1.5亿美金,这样高的成本全世界每年也就三到五部,因此,他从一开始就主动向好莱坞的商业电影制作体系靠拢,虽然《长城》中出现了包括鹿晗、王俊凯、彭于晏等一帮现在当红的偶像明星,但其实他们的戏份少得可怜,真正的主角是马特·达蒙,影片是以他的视点来展开的。对于这一点,张艺谋毫不讳言。“中美在制作体系上有很大的不同,在文化观念上也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你一定要知道我们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只有求同存异才可以做到。”

  对于《长城》,清华大学教授尹鸿认为,《长城》虽然是外国编制,但还是地道的张艺谋电影。国家价值,饕餮敌对势力,东方奇观,团体操文化,东西方想象,性别交换,都是2000年后张艺谋商业电影的要素。影像似乎是游戏的,但观念却是传统的。两个外国人在一起是西方的,与中国在一起就是东方的了,这是一个有年代感的混合文本。

  市场票房成功大于电影本身

  对于接拍《长城》,张艺谋也有自己野心在内,“实际上我是看中了它的空间,也感觉到这个片子后面承载的某种意义,我可以用很多中国文化元素去讲这个故事,这是个机会。我完成你的套路,做一个标准产品,这是第一步。然后我也完成我想做的,用借水行船的方式,来传递我们的文化信息,影响更多全世界的年轻人。”

  《长城》中的确充满了中国的文化符号,除了举世瞩目的长城,黑火药外,包括孔明灯和金碧辉煌的宫殿也出现在电影中。对于《长城》是否真的能够担负起传递文化的重任,不少网友也表示怀疑。

  不少观众认为《长城》的情节过于简单,但在影评家周黎明看来,假如《长城》真的在国际市场成功,“剧情单薄恰恰是它的功劳之一,对于不熟悉中国故事的老外来说,一个复杂的故事会让他们头晕。”

  周黎明认为,文化输出是孔子学院该干的事儿,不是电影公司的职责。“即便《长城》在海外大卖,无非是宣传了一些中国符号而已,而由中国导演执导,这些中国符号所使用的准确性要高于外国导演。”他认为,好看是最主要的,“观念,文化什么的,都是副产品。”

  张艺谋本人很务实,他也认为,只有完成好的产品的前提下,才有后头的寄托——无数的中国风,“只有观众喜欢这个标准大片了,文化也好,价值观也好,就都在其中了。有多少算多少,野心不要大。”

  张艺谋还有一个梦想,就是希望能够把《长城》拍成一个系列电影,就像《星球大战》和《异形》这样的。“如果《长城》成了,我觉得后头会跟上,到时候可能一个张艺谋不够,其实《长城》成功与否的意义大于电影本身。”

  由于《长城》的全球公映推迟到了明年的2月17日,目前还不好判定这部电影在票房上是否一定成功,但张艺谋设想,如果《长城》系列能够持续开发15年,“拍到长五,长六……这个就很厉害了,这个影响力就是对世界说出中国故事,所以我说,这次终于轮到我们的怪兽威胁世界安全了,终于轮到我们的英雄拯救地球了。”(记者 王金跃)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