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与地域的血脉相连在老舍先生的身上体现得尤为真切。昨天(29日),北京老舍文学院在北京市文联正式揭牌。刘恒挂帅院长,曹文轩、毕淑敏、刘庆邦、徐坤、邹静之为副院长,众人希冀京派文学的春天能始于此。
文学院还聘任陈晓明、孟繁华、白烨、徐小斌、格非、叶广芩、周大新等19位在文学创作和教研上成绩卓越的学者作家为客座教授,院长刘恒亲自为他们颁发了聘书。未来,老舍文学院将做好文学人才的培养和文学创作指导工作。加强对驻会作家及合同制作家管理引导,培养京派文学人才。做好文学研究及舆情分析,系统整理北京文学取得的成就,大力推介北京名家名作,同时搜集文坛动态,剖析当前文艺的新思潮、新观点。
值得一提的是,文学院还将在作家职称评审中做出新的探索,扩大职称评定范围,完善职称评定服务水平,特别是将在网络作家中探索开展职称试评工作。此外,还将在整合全市文艺评奖资源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恢复“老舍文学奖”工作,在该奖项未正式列入之前,计划以文学领域业内评审的方式开展评选。
对于即将到来的2017年,北京老舍文学院还计划举办首届网络文学创作高研班、北京市中小学老师作家培训班、寒暑假小作家培训班、“文学托举梦想”系列培训班,组织各类文学活动和对外交流,开展驻会专业作家的创作管理和服务工作,推动老中青幼的北京作家梯队建设。
声音
“院长”刘恒:我们陪老舍一起嚼“花生仁儿”
当代京味儿作家的代表人物、北京老舍文学院院长刘恒在谈及老舍文学院的成立时颇为意味深长,“我从小住在太平湖边,少时用纱窗在湖中捞小鱼,在湖边抓蛐蛐,但这是童年的记忆,后来想到太平湖便忆起老舍先生。小时候曾经看到有溺水的孩子被救上岸后头朝下身上盖着席子,每每想起这个画面便会想到老舍先生当年是否也会是这样的场景。”
“在感叹他宁折不弯的气节时,会想到钢太脆就容易折断,刚性与韧性就如同气节与智慧的平衡。在老舍先生的创作中,幽默是关键词,但最后他却陷入了悲观主义,我想,如果达不到悲观主义,你的乐观主义强度也是不够的。”
“老舍先生表达的口语化无人能及,他用口语写就的讲理论的文章足以令人惊为天人,但他同时又用英文写小说,其创作又受到狄更斯的影响,比如他会写‘我一口塞俩馒头,如果能塞得下去。’这是英文中典型的倒装句。
“《茶馆》中有一句经典台词,‘年轻时有牙没花生仁儿,如今有了花生仁儿,谁还嚼得动啊’,就如同年轻时有才华,但没有名气和地位,等老了有了名气和地位,可是又没了才气。文学院就好比花生仁儿,而这个院长就如同牙,我们陪老舍先生一起嚼花生仁儿、聊天。”(记者 郭佳)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