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文化 >> 文学艺术 >> 《芈月传》泰文版亮相曼谷书展 中国历史小说泰国走热

消费颜值 轻慢崇高:银幕形象世俗化背后的隐忧

电影《中国合伙人》海报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电影《小花》剧照资料图片

电影《渔光曲》剧照 资料图片

  中国电影要讲好中国故事,关键是讲什么人物的故事,传递什么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典型人物所达到的高度,就是文艺作品的高度,也是时代的艺术高度。只有创作出典型人物,文艺作品才能有吸引力、感染力、生命力。”可见,银幕形象传递什么精神,引领什么价值取向,直接影响观众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和价值判断。从某种程度上讲,银幕形象影响着国民的精神世界,银幕形象的精神力量大小也决定着电影核心竞争力的强弱。

  警惕迷恋世俗、轻慢崇高的创作倾向

  中国电影的银幕形象置身于一个特殊时代:这既是高歌猛进的大好时代,又是暗藏危机的变革时代。2016年中国年产电影故事片772部,全国电影票房457.12亿元,中国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世界电影生产大国。中国还拥有四万多块银幕,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国产电影的受众关注度,以及中国电影市场的火热度,也是其他艺术门类无法比拟的。

  高歌猛进之中,国产电影尚有隐忧存焉。根据“中美电影协议”的约定,中国每年要进口34部美国电影。这些大片凭着强势出场、弱势出局的理念,意用大资本、大制作、大明星、大宣传席卷中国市场,在中国银幕上复制拷贝美国的价值观念。国产电影在与好莱坞大片的竞争中逐步崛起,实现繁荣发展,却也催生出一种产业失衡现象。一些从业者过分倚重市场效应,以票房多寡论英雄,这种生产思路催生出“过分倚重娱乐精神,以好看好玩论短长”的创作观念变异,使轻电影、小电影、悦电影大行其道。称其轻,是指时代质量过轻;称其小,是指思想力量过小;称其悦,是指过于注重娱乐狂欢。国产电影的诸种隐忧集中表现在银幕形象上,就是世俗化倾向严重。

  写凡人小事成为时下电影创作的常态,这本属正常现象。然而,时下的平民书写迷恋世俗,轻慢崇高。于是乎,创作重生活粗鄙感,轻高尚精神境界,重世俗欲望,轻精神品格,使人物流于世俗化、粗鄙化。这些问题发展到极致,就演变成张扬世俗欲望,追逐一己私欲,堆砌垃圾情绪,展示人性猥琐,热衷于消费情色、颜值等趣味低下、格调媚俗的创作倾向。而国产电影银幕形象的这种市俗化倾向,也悄然改写了青年观众的审美习惯,使他们越来越喜欢兴奋、刺激、重口味的内容。这种观影诉求又助长了电影市场的媚俗之风,使娱乐狂欢之作风靡于世,有家国情怀、人文精神之作遇冷,具经典风范、能振聋发聩的黄钟大吕之作稀缺。

  在凡人小事中体现出人性高洁

  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精神和情怀去书写银幕,献给我们的时代,献给我们的观众,并以此同好莱坞比拼?落实到人物塑造上,我们不应该弱化银幕形象的积极精神力量,消费卑琐小人的卑琐之事,而应该在凡人小事中体现出人性的高洁;在写平民的世俗生活中,开掘出他们对美好人生、生命尊严和幸福愿景的守望;热情表现中华民族在追求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呈现出来的精神风貌。一千五百多年前,文艺评论家刘勰就提出,文艺作品要“写天地之辉光,晓生民之耳目”,又指出“辞之所以能鼓天下者,乃道之文也”。宋代张载提倡文艺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可见,文以载道是中华文学艺术的优秀传统。表现人物崇高境界是中国电影人的责任和使命。中国电影一直具有现实主义的优良创作传统。无论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马路天使》《十字街头》《渔光曲》《一江春水向东流》,还是新中国成立后涌现的诸如《小花》《喜盈门》《苗苗》《泉水叮咚》等影片,都在描摹现实生活的同时释放出积极向上、温暖人心的精神力量。

  伟人与英雄可以崇高,而普通人如果能超越一己欲望,将自己的幸福愿景同中国梦融合起来,也可以走向崇高。电影《中国合伙人》中的三个主人公,经历了改革初期的“出国潮”和“下海潮”,沉沦过、拼搏过,趁势而起,潮起潮落,始终守望自己的人生愿景,终于悟出人生的意义,赢得生命的尊严和事业的荣光。影片以成东青、孟晓骏、王阳三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带出了改革开放历程,可以说这三个人物的形象既有生活质感,又有可以企及的崇高境界,还有沉甸甸的时代质量,写出了人民的大情怀、时代的大境界,因此成为近期国产电影人物形象塑造的代表作品。

  用优秀银幕形象引领时代风尚

  时下有一个误识,认为电影艺术进入了小时代、轻时代、微时代,于是快餐文化电影和速食文化电影盛行。误识带来创作上的误区,不少创作者回避深邃,拒绝意蕴,追求浅白,误认为现在是读图时代、读题时代、颜值时代和感官时代,笃定认为这些才是时尚,如此创作才会受到青年观众的欢迎。于是,粉丝电影、IP电影大行其道。部分电影创作者完全从市场需求出发,单纯以票房高低评价作品的优劣。在一些电影评奖活动中,有的娱乐狂欢之作问鼎大奖,而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却寂然无声。银幕形象世俗化倾向和评奖的对位,说明“习惯于张开热情怀抱迎接市场需求,而疏离导向作用,任凭市场考量高于对作品思想艺术力量的考量”这种不正之风开始从生产领域向产业的其他环节蔓延开去。

  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应追求社会效益与商业效益的统一,并将社会效益永远放在首位。现在的产业生态环境有时却令电影的社会效益和引领作用被悬置,这就需要政策的保障和制衡。在电影的引领功能弱化时,政府的宏观调控之手应及时到位发挥作用,扶持更多具有思想深度、艺术力量和时代质量的银幕形象,反映社会风尚,并引领社会风尚。而作为创作者,面对时下业界浮躁之风盛行、不少人急于一夜成名的情况,我们应该放下杂念静下心,扎根生活、扎根人民,直面生活、洞悉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文化创造力。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所以,在这个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关头,电影工作者应该追求对生活的新发现、对艺术的新表达,努力讲好中国故事,创造出更多具有思想内涵和精神力量的银幕形象,反映生活真谛,助推时代前行。(作者:赵葆华 系著名剧作家)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