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4月28日电(白瀛、徐舟)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快速扩容,电影制作专业人才匮乏日趋严峻。业内人士认为,电影教育国际化,积极吸纳国外优秀教育资源,已成为适应中国电影人才需求的破题之举。
2003年至2015年,中国电影市场一直保持平均35%的高增长率;年电影票房从2002年的不足10亿元扩大到2016年的457.12亿元。目前,中国电影市场稳居全球第二。
日前在京举行的主题电影论坛上,业内人士指出,电影的高票房、快增长吸引了不少“业余人士”,很多行业外的人,有了钱就想进行业里“玩玩”,于是新晋导演越来越多,作品艺术质量参差不齐,专业人才匮乏态势愈发严峻。
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鸿认为,当前国内电影行业的人才成长速度赶不上产业发展速度。“从改革开放初期年产几十部电影,到现在年产近千部电影,这么大的创作量,专业人才缺口自然会出现。”
导演冯小刚认为,如今中国电影人才缺口不仅出现在导演、编剧等最核心的创作领域,灯光、美术、化妆、录音等领域也同样缺乏。“中国电影行业最缺的是属于自己的‘蓝翔技校’。”冯小刚说,这意味着要为中国电影培养最基层和具体的技术工种。
如何弥补人才缺口?专家认为,除了国内现有的专业院校教育外,向美国等电影拍摄及制作技术相对领先的国家学习,让电影教育国际化,通过远程教育、实地教学等多种教育方式来培养国内目前缺乏的电影制作人才,是捷径之一。
事实上,近年来,多家国外影视教育机构已与中国合作设立分支机构或开展相关培训,如上海电影艺术学院与纽约电影学院共同成立“纽约电影学院上海教育中心”,美国查普曼大学在中国开设电影夏令营等。
北京光景映画电影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炜哲说,国内艺术院校的毕业生常缺乏实践经验,而公司与美国南加州大学电影学院共同发起的“电影专业人才升级计划”,旨在加强中国电影人才在理论与实际操作双方面的综合训练。美国南加州大学电影学院是世界知名的电影教育机构,该院毕业生共累积获得超过30座奥斯卡奖杯,其中包括乔治·卢卡斯、约翰·韦恩等电影大师。
上海电影艺术学院院长江泊介绍认为,国际联合培养教育机制一方面可以开展多元化人才培养探索,在教学组织、课程体系、管理模式等方面达到国际电影先进水平;另一方面将进一步开拓中国电影的国际化创作道路,扩大国产影片的海外发行网络,助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