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天气状况较差的情况下深潜归来。
当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攀登南海中部的珍贝海山,这是本航段的第3次下潜,也是“蛟龙”号总共第136次下潜。“蛟龙”号7时12分入水,16时47分回收至甲板,在水中停留9小时35分钟,海底作业5小时59分钟,最大潜深2930米。下潜时阵风达到6级、海浪超过两米,是这些天已进行的3次下潜中天气状况最差的一次。预计30日‘蛟龙’号下潜时海况好转。
记者 刘诗平 摄
4月29日,潜航员唐嘉陵,主驾驶、女实习潜航员张奕,随“蛟龙”号第一次下潜的科学家石学法(从左至右)深潜归来。
当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攀登南海中部的珍贝海山,这是本航段的第3次下潜,也是“蛟龙”号总共第136次下潜。“蛟龙”号7时12分入水,16时47分回收至甲板,在水中停留9小时35分钟,海底作业5小时59分钟,最大潜深2930米。下潜时阵风达到6级、海浪超过两米,是这些天已进行的3次下潜中天气状况最差的一次。预计30日‘蛟龙’号下潜时海况好转。
记者 刘诗平 摄
4月29日,同事们为深潜归来的科学家进行“洗礼”。
当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攀登南海中部的珍贝海山,这是本航段的第3次下潜,也是“蛟龙”号总共第136次下潜。“蛟龙”号7时12分入水,16时47分回收至甲板,在水中停留9小时35分钟,海底作业5小时59分钟,最大潜深2930米。下潜时阵风达到6级、海浪超过两米,是这些天已进行的3次下潜中天气状况最差的一次。预计30日‘蛟龙’号下潜时海况好转。
记者 刘诗平 摄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