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公益 >> 新闻 >> 公益观察 >> 好家风、好校风,从家长群树起

好家风、好校风,从家长群树起

可能很多人难以理解,为什么班级微信群这种小儿科话题,会引来上海多个区教育部门下文件规范。
近日,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局发布《静安区中小学班级微信群建设公约》拒绝广告、拉票、集赞等行为。今年4月,上海浦东新区也发布了相关的规定。
事实上,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幼儿园、中小学教师与家长沟通的班级群,成了乌烟瘴气的所在,屡屡成为舆论焦点话题。前阵子,多篇家长群里的戏精们,你们够了!之类的网文热传:开学没几天,家长们就在班级群里自发作文大赛,变着花样地赞美老师,千言万语倾诉不了对各位老师的感谢之情老师像慈母一样各种肉麻的阿谀奉承,远超正常的表情达意,弄得丑态百出,生生捧红了戏精这个词。此外,家长群还有发鸡汤文的、推销产品的,乃至个别老师公然训斥家长、数落学生的。
媒介即内容,传播形式的确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传播的内容。这几年,随着微信崛起,微信群成为家长和教师沟通的主要工具。微信传播有及时、便利的好处,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师和家长的沟通内容:从传统点对点的沟通,变成了老师对于家长群体的点对面沟通;从之前孩子带转学校通知,变成了家长与教师个人化的沟通。
因为个人化沟通,不免态度更客气;因为点对面沟通,就形成了相互感染,一个家长起个头表扬老师,其他家长生怕落后,于是各种溢美之词一发不可收拾,甚至变成了戏精比赛。
之前媒体讨论过官场里的语言贿赂问题,班级家长群里的各种阿谀奉承也是一种语言贿赂,扭曲了正常的老师和家长的关系,给孩子做了坏榜样。
老师自己得有主心骨,不能被抬了轿子就飘飘然,冷静地想一想:孩子不在自己的管理之下,家长还会说出这种话吗?个别老师不要把家长群变成自己的一言堂,本来微信群就是家长和老师互相沟通、共同帮助孩子成长的平台,不该成为单方面发号施令的所在,乃至一言不合,就公然训斥家长。老师应该明白师道尊严和滥用职权的区别;家长更要懂得尊师重教与谄媚阿谀的区别。
家长群这种媒介手段,很大程度上重塑了家长和老师的沟通方式,其中的规则构建需要教育部门拿出精力。这次上海多个区教育部门为家长群建立了一定的规范,包括不能发红包、不能在群里晒成绩排名等等,起到了防微杜渐的作用。
风清气正,互相尊重,这是人们对于社会风气的期待。小小的班级家长群也当如此:好的家风、校风也应该在这里树起。(澎湃社论)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