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公益 >> 新闻 >> 公益观察 >> “旅游处方”的价值在回归医疗本质

如何让“体验筹款”成为新尝试

■本社记者 栾吟之
如果说公益也有进化论,那么其进化经历了机构和企业搭台、大众看戏的1.0时代,到大众通过机构中介参与公益的2.0时代,再到如今机构、企业合作搭建平台,引领并带动大众力量参与公益的3.0时代。正是由于互联网+的引入,公益展现出全民参与共同创造的新特征,公益3.0时代已然到来。前不久,在2017年上海慈善论坛上,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和腾讯大申网首次共同发布 《互联网慈善发展报告上海的实践》,探索未来慈善事业发展趋势和愿景。
科技与数据支撑互联网公益
发展报告指出,2016年是互联网公益元年。这一年,是中国互联网公益从运营模式、传播范围,到公众认知、影响效果都显著提升的一年。2016年9月1日起实施的《慈善法》,对网络募捐有了明确规定,民政部评审通过了首批13家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中国互联网公益由此步入法治慈善之路。 由于科技和数据的支撑,提高了公益组织效能。互联网在善款支付、慈善观念传播这两方面的突出进步,快速推动了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因此,基于众多科学技术和大数据运算的互联网整合性平台的出现,为公益行业互联网化提供了巨大推动力。  互联网的兴起为募捐活动和民间自发慈善行为提供了超大规模的全国汇集通路,可以覆盖巨大的用户群体。公益组织能够很好地通过互联网与潜在捐赠人连接,如此一来,零散的善款瞬时汇集成巨额资金,可以被集中投放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同时,互联网商业+公益模式初现。越来越多商家开始提供免费消费,商家直接让利给公益平台,平台通过大数据计算分析,进行财富的二次分配。这种让利幅度之大、持续之久,是传统商业模式无法比拟的。由此可见,公益活动与商业行为,很多时候能互相借力,实现双赢。 如今,慈善基金会仍是人们参与慈善的主导机构。据 《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17》显示,2016年社会捐赠的主要接收方仍为基金会和慈善会系统,其中,基金会系统接收的捐赠总额预估为489亿元;慈善会系统捐赠款物预估为348亿元;民政系统接收的社会捐赠款物为70.83亿元,民办非企业和社会团体接收捐赠测算为194亿元,其他类捐赠接收主体捐赠的数额约为244亿元。 衡量公益组织是否透明化的一套系统是中基透明指数,其综合了指标、权重、信息披露渠道、完整度等参数。上海的慈善基金会中,中基透明指数获得满分的有15个,包括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上海宋庆龄基金会、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上海市儿童健康基金会、上海慈慧公益基金会、上海财经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上海市人口福利基金会等。
影像公益、运动公益受追捧
近几年,人们参与慈善的平台和方式变得多样化。比如,影像公益在上海发展迅速――上海公益微电影节自2015年起已连续举办三届,共收到参赛作品500多部,参赛影片内容涉及的公益主题广泛而丰富,包括传统公益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环境保护、濒危物种保护、关爱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贫困山区支教等社会热点话题,已然形成一个顺应网络时代、适合新媒体传播、吸引青年群体广泛关注的公益微电影慈善平台。 此外,运动+公益既是一种生活方式,能带来健康,同时以公益的名义运动更能滋养心灵。比如,由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于2011年发起的一个鸡蛋的暴走活动,旨在为多个儿童领域的民间公益项目筹款。参与者需要在12小时内走完50公里,并通过创意的方式向熟人网络募集善款,完成甚至突破既定筹款目标,实现个人挑战。六年来这个项目累计筹款3288万元人民币,捐赠笔数17余万笔,累计参与人数1.5万余人,直接帮助来自116家民间公益机构的200个儿童公益项目,超过33万儿童直接获得帮助。
体验筹款成为尝试新方向
公益慈善也直接受益于各类技术的演进,移动互联网、移动支付的普及,让指尖公益、人人公益的理念得以实现。随着上海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筹资、资助、调研、评估等所有过程都因借助于现代科技的应用,效率效果大大提高,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AZ(人工智能)及VR (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应用会让公益有更多的想象空间,而主动吸收直播+公益,商业+公益的模式都将成为上海公益事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发展报告中还指出,慈善法律法规完备,互联网公益愈加规范化。2016年9月1日正式施行的《慈善法》,对慈善组织、慈善募捐、慈善捐赠、慈善信托等方面做出了全面规定,标志着我国扶危济困慈善活动走上法治轨道。同时,民政部确定了13家互联网禁捐信息平台,意味着慈善法规的日益完备。 业内融合与跨界融合应相互结合,共同促进网络公益生态开放。《发展报告》指出,上海互联网公益未来的开放融合可以在以下两个方面有所发展:一方面,行业内组织融合加速,各个公益机构实现业务整合,甚至有可能出现新公益组织形态,如公益人或组织在项目制作下快速集合,完成项目后解散。同时,在网络协作工具下,人人皆有可能是公益从事者或发起者。 另一方面,未来互联网公益将会产生更多的跨界合作,如网络直播、跨文化培训、运动、生物健康、艺术、自然科学等,这些不同领域进入互联网公益行业,能够发生化学反应,发挥更大效能。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