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湄潭地处世界茶树起源中心大娄山山脉之南麓,也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湄潭境内的古茶树群和诸多茶文化遗址,便是历史的见证。
湄潭地处世界茶树起源中心大娄山山脉之南麓,也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湄潭境内的古茶树群和诸多茶文化遗址,便是历史的见证。还有包括《茶经》、《贵州通志》、《中国名茶志》、《中国茶经》等重要文献都对湄潭茶叶有浓墨重彩的记载。湄潭是世界茶源(是核心区而非演化区)之一,与其他古茶区一道向人类奉献了最初的茶和茶文化。在中国茶叶史上,湄潭茶叶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虽然只是一个小县,在茶叶发展上却犹其敢于担当,既是中国茶叶从古代到现代的历史转折点,具有承上启下的划时代的伟大意义,又是贵州,乃至全国茶叶发展的引擎,抗战时期全国茶叶科研中心和生产加工中心的地位暂不说,单是从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各国各地来湄潭考察茶产业和茶文化的团队络绎不绝,湄潭茶叶的科技、文化、生产加工成果和经验、理念,源源不断地无私地向各茶区输出,推动和引领贵州和全国茶叶的发展。如今,湄潭不仅是贵州茶业的三驾马车之一(位居第一),也是全国茶业的三驾马车之一(位居第二),可谓实至名归。 湄潭茶具有独特的历史作为,亦即具有博大而深厚的国家情怀。 支持国家统一的情怀。 明初,朝廷为征服云南而屯兵贵州,贵州遂变为国家统一的前线。而屯兵不仅带来了人力,还带来了江南和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力和资本,极大地推动了茶叶的生产发展。之后朱元璋又令在当时茶叶主产区西南设立成都、重庆、保宁、播州四大茶仓,把茶叶生产销售纳入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当时湄潭所产茶叶主要交售到播州茶仓。湄潭茶叶为明初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中央政府收服云南实现国家统一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与此同时,湄潭茶叶也迎来了大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这个良好的发展态势差不多一直持续到晚清。古代茶叶属于国家战略物资和民生物资,茶叶是边疆游牧民族的生命之饮,因此茶叶是稳定边疆的“重器”,而马匹又是中央政府军事上的必需,茶马互巿便成为一道长盛不衰的经济与文化交流的风景线。当茶马古道与盐茶古道交汇并最终与丝绸之路并轨,茶叶逐步成为中国国际贸易的主角之一,成为对外交流的重要文化元素。茶叶几乎等同于货币。明、清时期逐步形成的茶马互市、盐茶互市,使整个西南地区茶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贵州各大商业古镇因此而逐渐发展兴盛。盐茶古道是古代川盐入黔,黔茶出山的重要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走廊。湄潭永兴即为黔北四大商业古镇之一,成为盐茶互市重要“旱码头”,属藄边岸,即川盐从今重庆藄江区进入黔北--而雍正5年,即1727年遵义由四川划入贵州之前,湄潭紧邻西蜀,更是川盐入黔、黔茶出山的桥头堡。石莲沿江渡(红军长征强渡乌江的渡口之一,已经因构皮滩电站建设已永久地沉睡水底)也因为盐茶互市而兴起,带动了湄潭南部茶叶的发展。沿江渡属涪边岸,即川盐从今重庆涪陵区经乌江水道入黔。湄潭处在两条盐茶古道之间,可谓得天独厚。湄潭现在保存的3万多丛50余万株古茶树和南明茶文化遗址、盐(茶)商府邸和仓储旧址、永兴古镇、盐茶古道遗迹等等仍然述说那一段历史的沧桑。 支持国家独立的情怀。 1840年,因为茶叶与英国工业产品贸易之争等原因而引发鸦片战争,中国从此进入百年屈辱的历史阶段。中国经济,包括茶叶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与此同时,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等地大力发展茶叶生产,进一步打压了中国茶叶定价权和国际话语权。1939年,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的时期——— 相持阶段,东南沿海已被日军占领封锁,中国国际生命线只剩下史迪威公路和骆峰航线。 茶叶,再次被推上了历史的舞台,成为与战争与国家民族命运相关的物资。为了发挥中国传统出口产品茶叶的优势,振兴战时经济,改善民生,国民政府决定在西南地区大力发展茶叶生产。于是,国民政府农林部中央农业实验所(相当今中国农科院)和中国茶叶总公司共同成立的中央实验茶场(简称中央茶场)落户湄潭,开启了中国现代茶业的第一扇大门。中国茶树病虫防治研究、茶树育种研究、茶叶内含物分析、茶叶规范化规模化种植、野生古茶树研究、茶叶经济研究、黑茶研制及茯砖茶金花菌研究、茶叶加工机具研制以及产业内部分工等许多中国茶叶史上开创性的茶叶事业在湄潭发生。时中央实验茶场的科研和湄潭所产茶叶极大支持了抗战和推动了大后方包括部分敌占区的茶叶经济的发展,为抗战的最后胜利发挥了独特的作用。由此可见,中国茶业的现代历史进程,几乎是与中华民族抗战最艰难的时期同步的,也是与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同步的,以刘淦芝、李联标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现代茶业的开拓者,在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工作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开创了历史的新篇章,抒写了一曲悲壮而辉煌的茶业大歌。而且,那时的湄潭茶还滋养了一大批包括后来的52位中国两院院士在内的科教精英的心灵——— 西迁到湄潭的国立浙江大学,与中央茶场推动了茶叶科研和职业教育的发展,“湄江吟社”9位学者型诗人,吟唱出了中国茶文化史上具有战时特殊情怀的经典茶诗词,堪称中国现代茶文化之绝唱。茶叶抗战,茶叶换武,茶叶民生,“饮茅台酒,喝湄潭茶,吸长江烟”已成为那段苦难岁月刻骨铭心的记忆和对幸福生活向往的表现。 三、支持国家发展的情怀。 新中国成立之后,湄潭因为历史的赐予,得茶叶发展之天时、地利、人和,在中央实验茶场的基础上组建和发展起来的贵州省湄潭茶场和贵州省茶叶科学研究所,赢得了发展的先机,使湄潭很快成为全国八大茶叶出口基地之一,成为全国茶叶科研重镇之一,其时茶叶出口到苏联、东欧、中东及亚非等部分国家和地区,为共和国早期的建设赚取了不可多得的外汇。那个时代为数不多的茶叶科研机构之一贵州省茶科所,秉承中央实验茶场的底蕴开展一系列重要科研工作,取得得辉煌的成果,其茶树病虫害研究与标本收集居全国前列,在良种选育方面也硕果累累,犹其是茶树密植免耕技术更是引起了一场茶树栽培与管理的革命,吸引了几乎所有的茶界学者来湄考察研究,连当时中茶所也在实验地悄悄的搞起了对比实验,该技术迅速得以推广,产生了很大的经济社会效应。 改革开放之后,湄潭在茶叶发展上率先突破国营和供销合作社体制,充分调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活农村生产力,以核桃坝为试点拉开乡村茶园建设的序幕。湄潭茶叶从1999年3万亩,发展到如今的约60万亩,十余年间整整翻了20倍,茶叶已成为湄潭一半以上人口的饭碗,实实在在的支柱产业。湄潭作为全国茶叶示范县(第一名),为全国茶叶的发展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为国家发展、特别是茶叶经济的发展提供新思路、新经验、新动力。 湄潭虽然不大,只有1844平方千米,但是,湄潭的茶产业的确大,不仅如此,湄潭所保存至今仍然基本完好的从明代以来,特别是从1939年中央茶场落户以来的茶科技、茶工业遗址和可移动茶文物、非物质茶文化遗产,体量巨大,体系完备,在全国绝无仅有。湄潭是中国茶叶发展史上最重要的节点之一。 综上所述,湄潭茶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在中国茶叶发展史上与国家同命运,与民族共荣辱,即具有非常宝贵的三大情怀:支持国家统一的情怀,支持国家独立的情怀,支持国家发展的情怀。 湄潭“三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中国名茶之乡”的湄潭,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勤劳的祖先给留下了众多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县“湄潭翠芽”、“遵义红茶”、“湄潭手筑黑茶”传统制作技艺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贵州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成为湄潭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史上的一件大事。 “湄潭翠芽”茶先后48次荣获国家级金奖 “遵义红”茶香醇华夏,在2015年第42届米兰世博会上, “湄潭翠芽”和“遵义红”均荣获“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奖” 湄江印象黑茶贵州省特色文化产品 |
个人签名
中国黑茶类制茶大师,贵州省级(湄潭手筑黑茶)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湄江印象销售公司和黑茶联盟公司董事长,湄潭县益民边茶合作社理事长。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