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文化 >> 文化遗产 >> 湄潭翠芽茶文化历史发展

湄潭翠芽茶文化历史发展

湄潭翠芽茶文化历史发展

湄潭翠芽的前世今生 

c1.png

   我可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时代宠儿哦,因生长的地方——湄潭土地肥沃,物产富饶,山清水秀,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贵州高原上的一颗明珠”和“黔北小江南”,一出生就被捧为“掌上明珠”,人们还给我起了个非常好听的名字——湄潭翠芽;其实呢我的兄弟姐妹还有遵义红、贵州针茶、遵义毛峰、湄江翠片、贵州银芽、龙泉剑茗、湄潭银峰、湄江茶、湄潭毛尖、湄潭手筑黑茶等。

c2.png 

  看吧,我的外形扁平直光滑、匀整、色泽黄绿油润;内质香气浓郁、汤色嫩绿明亮、滋味鲜爽、叶底嫩绿鲜活成了人们喜爱我的理由,享尽万千宠爱的我于2011年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家人为了增长我的见识和打开国内国际市场知名度,经常带我参加国内各项大赛,并先后荣获国家级金奖48次, 2015年8月还在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上获得“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奖”,2016年最新公布的品牌价值是16.38亿元。

 c3.png

    说起我的家族史啊还渊源深厚哦,翻开历史记载可以看到:从唐代茶圣陆羽撰写《茶经》中就有“湄潭产茶且味美”的论述;后来的元末明初湄潭的容山长官司张、韩二氏,将境地民间制作的茶叶交播州宣慰,进入播州茶仓或作为“播州方物”上贡朝廷,那时的茶叶制作技艺被视为湄潭眉尖茶传统制作技艺的雏形。

c4.png  

    据《贵州通志》记载,清代“石阡、湄潭眉尖茶皆为贡品”。清乾隆年间,湄潭随阳山人陈天禄(1782-1812)开垦9堡13湾茶园,按此技艺制作眉尖茶、饼茶湄潭手筑黑茶销往外地。清同治年间,家居湄潭大庙场的杨氏家族按此技艺从事眉尖茶生产。清末民初,杨氏后人杨秀财(1914-1997)以茶为业,按此技艺加工制作眉尖茶、饼茶(湄潭手筑黑茶销往遵义新洲等地。

 c5.png

   1939年至1949年,民国中央实验茶场落户湄潭期间,刘淦芝、李联标等茶叶专家在湄潭眉尖茶传统制作技艺基础上,专门聘请杭州西湖邬、郭姓师傅来湄潭吸取西湖龙井茶的炒制方法,通过改进提升,试制出贵州首款“色绿、馥郁、味醇、形美”扁平名优茶——湄绿;新中国成立后,贵州省湄潭实验茶场,又在湄绿制作技艺基础上研制出一支绿茶新品,1953年原贵州省长周林来湄视察工作,品尝了湄潭茶叶后命名为湄江茶。

 c6.png

   1980年,我国著名茶学专家,安徽农学院茶叶系陈椽教授根据其品质特征,又命名湄江翠片,连续荣获省优、部优和“贵州四大名茶”、“贵州十大名茶”称号,并被载入《中国名茶志》。20世纪90年代,湄潭茶人又在湄江翠片制作技艺基础上,研制新创成了今天的我——湄潭翠芽茶,还有搞忘讲了,为了更加接地气和走进大众生活,我已经于2015年3月重新使用了新的身份证(执行新的《湄潭翠芽地方标准》)哦。

 c7.png

   为什么我一出生就那么备受关注和青睐呢?还得从我的制作技艺说起,湄潭翠芽茶是一种传统扁平茶,属贵州三大名茶于2015年进入了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哦。
  其传统制作技艺考究,主要包括:采摘鲜叶—摊青(鲜叶自然摊放)—红锅头炒(高温杀青)—摊晾(散热)—二炒(理条)—摊晾(回汗)—中锅三炒(压条定形)—摊晾(回潮)—磨锅(定形、提香)—拣屑(去片末)—瓦缸储藏(用木炭石灰垫底保鲜)—包装(皮纸封袋)等流程。当然,为了推进茶叶加工机械化和清洁化,人们通常喝的湄潭翠芽都是机械化生产的了。
  好山好水出好茶,再加上好原料好技艺好品牌,说了这么多是不是早就垂涎欲滴了,那还愣着干什么,赶紧泡茶去啊! 

                             敢以茶人自居

  只是以茶人的精神事茶

     以匠人的态度做茶  

   一辈子 一件事:做好茶

    一杯好茶 致天下人有缘我

       湄江印象茶业传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