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栋楼,三名支教老师,七名老师,87名学生,构成了湛江市麻章镇赤岭小学洋水岭校区。
从湛江市区出发,司机开着导航问了半天,才找到去往学校的路。
支教学校条件艰苦,让支教老师们最开心的,就是看见孩子们的笑脸。支教老师之一的王晟笑着说,他每天都在给孩子洗脑。上课的时候,他会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向往外面的世界,希望我们走了之后,孩子们心中有一个读书的信念。刚进入学校,一眼望去是一大片秃着黄土的草坪,远处是一栋瘦小的教学楼,和背后高耸的小区楼房显得格格不入。右侧是几张旧石桌台,左侧靠着墙根的是一个低矮的红砖土厕。
最开心是看到孩子们笑
28岁的王晟记得,去年9月刚来时,经过一个夏天的雨水,整个草坪长满了齐膝深的野草。
整栋教学楼共三层,一楼两间闲置的教室被改造成简单的住房,提供给王晟和已经在这里支教了一年的广州体育学院毕业生25岁的吴国需。岭南师范大学毕业生25岁的杨梅语加入后,由于房间有限,她只能居住在楼梯拐角的杂物间内。3平方米的空间,塞着一张1.2米的床和两张桌子,用于梳妆和办公,再从窗户到门扯一条一米来长的细绳晾晒内衣。 尽管条件艰苦,但在这里,最让他们开心的就是看见孩子们的笑脸。小孩们一到下课就围着三位老师,看着他们高兴地笑了起来。
创意弥补课件不足 在教学上,硬件匮乏给三人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根据希望乡村教师计划的数据,粤西、东、北的贫困学校在音体美等科目上有78%的缺口。让吴国需有些难受的是,体育专业的他却无法发挥自身特长。他尤其喜爱篮球,但空荡的土操场上弹不起篮球,一下雨就成了泥地。 杨梅语主要负责数学和科学课。教室里除了粉笔和黑板擦,没有其他的教具。像尺子、画板、科学模型等教具,三位老师都会自行买给学生,也常给孩子们带些糖果和纸笔作为礼物。 为弥补课内条件的不足,教一到六年级美术的王晟结合乡村自身条件,带孩子们在操场上观察野花野草,或者去到周边田野,观察农村的建筑、池塘的倒影等。农村是个天然的画室。像叶子有长有宽,有带锯齿有平滑的,没有两片是相同的。重点不是技巧,而是教孩子们观察自然的规律,培养感受力、想象力。
带给孩子另一个可能 这给孩子们带来了另一种可能性。小学阶段的成绩80分和100分没有太大差别。更多的是拓展一个人的维度,看更喜欢哪方面。但是农村缺少这个机会,家长们不知道孩子可以有更多的可能。王晟展示着孩子的画作颇为高兴地说道。王晟觉得更为必要的是,在孩子心中播种下对知识的信念。村里经济以务农为主,或者就近打工,村民没有看过知识改变命运的例子。做一个熟练的建筑工人每月也能拿到五六千元的工资,很多家长觉得就够了。 王晟笑着说,自己每天都在给孩子洗脑。教语文的时候,他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向往外面的世界,很多孩子不知道北京上海是怎样的,到过最远的地方可能就是湛江市区。我就给他们讲内蒙古的大草原、西北的漫天黄沙、东北的皑皑白雪,充分营造出画面感。 希望我们走了之后,孩子们心中有一个读书的信念。王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