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情话意
说起中国的万里长城,可谓闻名中外。但鲜为人知的是,早在我国第一道万里长城———秦朝万里长城横空出世的数百年前,广袤的齐鲁大地上就已经巍然屹立起一条千里长城,它就是被专家誉为中国长城之父的齐长城。
齐长城起点的标志性大型雕塑,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东障大街村齐长城西部起点的珠珠山上
距今2500年的齐长城又名长城岭、大横岭,是齐国为防御鲁、楚及中原各国的军事入侵而建,也是齐国和鲁国的分界线。《管子》曰:“长城之阳,鲁也;长城之阴,齐也”。齐长城自这里开始,向东经双泉、马山、万德、历城、泰安、淄博,至青岛市冀岛区东于家河村东北海滨,横贯18个县、市(区),穿越1518座山峰,全长1237.8华里,史称“千里长城”,比秦长城早四百余年,堪称“中国长城之父”,也是我国古代建筑最雄伟的代表。
齐长城起点碑记
2001年06月25日,齐长城遗址作为春秋战国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孟姜女哭长城是妇儒皆知的故事,这里就是孟姜女哭长城之地,长清区万德镇长城村就是孟姜女的故里,且当地还有孟姜庙遗址。当年孟姜女的丈夫在新婚第三天便被拉去修长城,一个月后,孟姜女寻夫骑马来到齐长城,在跑马岭上下马后,从城中打听其夫,正碰上本村的一个人,告诉她,她的丈夫在西城门垒长城时累死了。尸体被埋在长城下。孟姜女听言大哭直奔西城门。孟姜女比较健壮(从她下马处的脚印可以看出),守城的士兵阻拦,孟姜女一气之下边哭边扒,扒倒了齐长城,现在还保留着原样。
战国时期,是“春秋无义战”的连绵和延续,各诸候国之间大欺小,强凌弱,相互吞并,战争频繁。当时齐国虽国富兵强,但对雄据南方、虎视眈眈的楚国不能不有所戒备,所以不惜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修筑长城以资防御。齐长城在诸城的一段,西至与五莲毗连的马耳山,沿城区南部诸山之分水岭迤逦东向,经石人山、茁山、灵湾头、响小崖、马山、磊石山、望马墩,由桃园乡台家沟南怜入胶南县,全长60公里。历经2300多年的风雨剥蚀,虽原貌不可复见,但遗址犹存。有些地段凸出地面1米左右,宽8-10米,基石多以块石垒砌。其上部则就地取材,以沙土夯筑,部分地段夯土层次分明,清晰可见。每遇到沟壑则以巨石构筑,可见工程之艰巨。
西起今长清孝里镇的齐长城,恰似东方巨龙,以气吞山河之势盘旋于崇山峻岭间,翻越1518座山峰,在青岛市黄岛开发区东侧于家河村入黄海,全长700多公里。据考察,齐长城沿线共修筑了关隘12处、便门9处、城堡和兵营50余处、烽火台12处,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齐长城究竟何时开始修筑的呢?学术界目前比较一致的结论是公元前6世纪。史载,公元前555年,晋国联合鲁、宋、卫等国伐齐,齐灵公被迫将济水以南依河临山的一段水坝加宽、加厚、加高,以阻挡联军。这便是作为军事防御工程的齐长城最初的由来。齐长城的始建,比秦朝长城早了400余年,比欧洲雅典壁垒护道墙早了百余年。据此,齐长城被史学权威誉为中国长城之最和世界壁垒之最。
齐长城开中国乃至世界长城建筑之先河。从那时起,诸侯各国以至秦、汉、明等朝代,纷纷在崇山峻岭和荒漠戈壁上修建长城,累计在中国大地上修建了十万里长城,使古代中国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家有院墙、城有城墙、国有长城”的国度。
齐长城作为古代的军事防御体系,在它的修筑过程中,曾经运用了当时最先进的知识、技术和工具,涉及建筑学、军事学、政治学、地理学、人类学、气象学等多个学科。齐长城是中国战争史的天然博物馆。2000多年前,齐长城沿线发生了很多著名战役,如齐鲁长勺之战、晋之联军伐齐、齐魏马陵之战,等等。到了现代,齐长城沿线又成为我军抗日游击战和解放战争的重要战场。那金戈铁马、鼓角争鸣、浴血鏖战的场面,在齐长城上刻下了永恒的烙印。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