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公益 >> 民生 >> 关注教育 >> 产教结合,让教育与企业深度融合

端午与非遗那些事儿你知道吗?

端午这个中国传统节日,我们再熟悉不过了。不论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和名臣伍子胥,还是赛龙舟、挂艾草菖蒲、吃粽子、避五毒、喝雄黄酒都是大家最熟悉的端午元素。今天小编想跟您聊的不是这些,而是端午与非遗的那些事儿。
端午早在2006年就被中国收录到国家级文化遗产中,2009年9月30日才被收录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其中还有一段曲折的故事:早在2005年,韩国就将自己国家的江陵端午祭申请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江陵端午祭
虽然它与中国的端午节名字上颇为相近,然而在节俗、时间上差异不小。但韩国申遗端午这件事却引起了国内的一场不小的骚动,直到2009年中国将中国端午节申请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才得以平息。
说完了这个端午非遗小乌龙,我们再说说与端午节俗相关的那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1.泽林旱龙舟
说到端午对屈原的祭祀,有一个地方就不得不提,那就是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的泽林镇。这里不仅祭祀屈原,还因为屈原而衍生出了独特的传统习俗泽林旱龙舟。每年的五月十五,这里的人们就会将扎好的旱龙舟进行开光、打醮、朝舟、迅游和践舟等祈愿仪式来祭奠屈原。为什么这里会有这种习俗呢?关于这个问题,泽林的当地人自有他们的回答:当年屈原被楚怀王贬谪流放时,曾经路过泽林。当时的泽林还是一片沼泽,住在这里的百姓们由于缺乏治病的方法而饱受瘟疫侵害。于是屈原就教他们挂菖蒲、喝雄黄酒、熏烟包等方法,帮助他们远离疾病的困扰。当百姓们听说屈原投汨罗江自尽时,他们悲痛万分,于是就把屈原去世的五月十五定为屈原的纪念日,并在这天通过划龙舟的方式纪念他。后来随着地势与气候的变化,泽林从沼泽变为旱地,划龙舟也就随之改为旱龙舟巡游的方式。
每到五月十五,泽林的旱龙舟活动就会热热闹闹地举行。8名船夫从寺院中将长达7米、做工精致的旱龙船抬出来,在旗队、锣鼓队、抬屈原像队和抬龙舟队等数百人组成的龙舟队伍的簇拥下,按照自下而上、自南而北的路线进行三天的巡游祭。这期间,家家户户放鞭炮、男女老少将花酒、茶叶洒向龙船的舱室内。三天后,人们会抬着龙舟来到当年与屈原泪别的泽林咀河滩上,点燃天火焚毁龙舟。整个仪式壮观而整齐划一。



2.嘉兴的香囊缝制
嘉兴的香囊与其他地区的不同。相传孩子佩戴香囊的习俗是一千多年前唐末黄巢起义时开始出现的。在嘉兴,孩子们的香囊需要让孩子的母亲亲手缝制,母亲将7种谷类、孩子的生辰八字和端午节当天的艾叶或中秋节当天的桃枝放到色彩明艳的绸缎香袋中,并让孩子在出门远行时佩戴,据说可以有驱邪避灾的效果。
这里的香囊缝制方法也是与众不同的。人们在缝制香囊前,需要先准备一块绸布,在上面涂上浆糊,再铺上一块棉布,让棉布与绸布粘在一起,这样香囊硬度就大得多了,然后在绸布上画好图案,根据图案进行缝制,一个香囊就做好了。这些精致的香囊,饱含着母亲与孩子、长辈对晚辈深深的爱。
嘉兴地区普遍注重 崇尚自然、源自生活、洁简形式,修饰细节的服饰理念和文化内涵,嘉兴地区所做的香囊也带有这种江南女子内敛含蓄的审美倾向,因此在色彩运用上偏向于素雅,而且搭配和谐,香囊颜色以红、蓝、绿、黑等颜色居多,有些也是以浅色作为彩色图案的反衬,形象生动,虽有色彩对比但整体给人以温柔、静谧的感觉。
3.唆啰嗹
每年的端午节前后,福建泉州地区都会举办一种独特的舞蹈盛会,那就是唆啰嗹。传说这种舞蹈源于古代泉州驱疫傩及唐、宋宫廷的采莲舞队。每到端午时节,唱着歌谣,喝着雄黄酒、迈着醉舞步的旗手就会引领着唆啰嗹舞队开始舞蹈表演。在周围一片的采莲歌谣声中,舞者们踏着舞步,抬着木刻龙王头,举着榕枝艾草的采莲旗,走街串巷地进行采莲活动,以此祈求当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这种活动为什么叫唆啰嗹呢?答案就在他们跳舞时所唱的《采莲曲》中。这首歌曲的歌词中多次反复出现唆啰嗹这个词汇,舞蹈也因此得名。如今,唐宋时期的曾经的宫廷舞蹈已经逐渐融入民间,并成为了这里民俗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如今,嗦啰嗹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民间自发性的端午节活动。端午节当天,安海供奉龙王的六个境铺就抬出象征龙神的泥塑或木雕的龙王头,供人们焚香叩拜,待到午后,开始采莲活动。队伍经过大街小巷,按照传统风俗,如果户主在门口放鞭炮,就表示请采莲队入户进行采莲表演。由于寓意很好,所以无论店家还是居民,每年端午都会争先恐后地放鞭炮欢迎采莲队伍入内表演,从而出现争采头莲二莲三莲的情景。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