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文化 >> 非遗动态 >> 古稀老人擅长锦盒制作技艺 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南通网

古稀老人擅长锦盒制作技艺 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南通网

南通网讯(记者尤炼) 南通沈绣,又称仿真绣,由清末民初刺绣大师沈寿创立,是在继承我国名绣苏绣精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一刺绣艺术奇葩。家住崇川区虹桥街道光明社区的退休老人曹林焘,擅长圆筒锦盒制作技艺,锦盒作为沈绣作品的包装容器。昨天,记者慕名上门采访了他。

曹林焘今年74周岁,曾担任过开发区包装厂厂长。“我老家在如东,很小的时候就来到南通城。”回眸往事,曹林焘记忆犹新,“6岁时,南通城解放,我亲眼看见解放军入城。”

新中国建国伊始,百废待兴。曹林焘的父亲和其好友黄坤益从上海回到南通,以制作手工纸盒和锦盒的手艺谋生。“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期,上海、天津、广州等大城市陆续出现了生产手工纸盒和锦盒的作坊。”曹林焘介绍,其父和黄坤益均在少年时去上海当学徒。

上世纪五十年代,南通市筹办纸盒生产合作社,曹林焘的父亲任负责人,黄坤益担当技术总指导,整合了几个小作坊、吸收了一些失业工人。“因筹办有功,市政府还奖励了60元给父亲,他拿出不少钱救济工人。”曹林焘介绍说。

因家境不太好,曹林焘上小学五年级时,就在家中跟着父亲学做手工纸盒。高中毕业后,他进入市纸盒厂工作,先做钳工,后调入技术科工作。“父亲和黄坤益师傅就在厂里,我对厂里生产的各种锦盒很感兴趣,有空时也跟着做。”

1987年,曹林焘被调到开发区包装厂任厂长,任职期间,利用到全国各地开会、参观的机会,经常与同行交流,对包装制作技艺有了更深的了解。离开原单位后,曹林焘与黄坤益一直有联系,还经常向他请教锦盒制作技艺。

“圆筒锦盒用纸板、丝绸、锦等材料糊制而成,手工捲圆后,贴上精美的宋锦,干燥成型。”曹林焘介绍,退休后有更多时间跟随黄坤益学习圆筒锦盒制作技艺,“黄师傅93岁时,提出让我接班。”

现如今,曹林焘还在家中制作圆筒锦盒,为沈寿艺术馆等单位都供过货,还书写了近万字材料,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聊起圆筒锦盒传承这一话题,曹林焘脸色凝重起来,“期待这项传统技艺后继有人,希望有年轻人肯吃苦、耐得住寂寞,学好这一门技艺。”

[责任编辑: ]

一键分享至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