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公益 >> 生态 >> 环境保护 >> 地球一小时| 其实它需要更多的“一小时”

地球一小时| 其实它需要更多的“一小时”

近100年间,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承载这万千变化的地球,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图片11978年2020年地球对比图从内燃机发明之日起,可以说它便有了难言之隐。截至2022年,全球80亿人口,每年全世界产生的垃圾有100亿吨,这些垃圾遍布城市、乡村,甚至是海洋;2022年,全球汽车尾气的排放量是每秒15.4吨,按照计算一天的尾气排放量达1325万吨。而吸纳这些污染的树木也已有心无力,大量消耗的纸张、一次性筷子等等,使得荒漠化逐年增加......从前我们说经济的快速发展无形中给地球带来了伤害,而今天,无形似乎正变得有形。远的不说,单拿近两年来看:
去年3月,印度和巴基斯坦遭受异常热浪袭击,温度一路飙升至自有气象记录122年来当月的最高值,印度部分地区的气温达到近50℃,给数千万人带来灾难性后果。去年9月,美国遭受有史以来最严重的飓风之一伊恩,截至2023年2月的统计数据,伊恩造成至少149人死亡。同样是在去年,我国多地也出现了较长时间的极端天气,北方高温,局地高达43℃;南方暴雨,数十条河流同时出现超警戒水位及洪涝灾害。

图片2美国佛罗里达州一处房屋被飓风伊恩摧毁每一桩、每一件,似乎都与背后的污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踩着地球的肩膀,我们不断攀登新的经济高峰,可与此同时,我们离气象灾害的距离也愈发近了。随着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越来越高,全球气候变暖不断加剧,国内国外不时有专家发出警告:失控的温室效应有可能让地球的气候变化越过阈值,变得不可逆转,导致气候崩溃,最终把地球变成像金星那样的酷热地狱那这种可怕的情形该如何避免?停止一切工业生产?拒绝各类不可再生资源使用?禁止一次性用品的生产.......这些自然不可,人类社会存在便意味着经济建设要持续向前发展,单纯侧重一方的举措并非良策。所以早在很久之前,人类就意识到要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找到平衡点,让两者从原来的矛盾变成互利共赢。于是,大大小小的环保主题的节日/活动应运而出,如际保护臭氧层日、世界地球日、地球一小时等等,逐渐的,生态环境保护成为全球性议题。但说到这不免又有人疑惑了:这些年我们也在付出行动,为何环境形势依旧严峻。地球的创伤不是一朝一夕的污染所致,同样缓解这份创伤所用的功夫也不是短时间就能奏效的。在环保方面,最有效的解题思路永远都是持续+用心。社交平台上,时有出现网友吐槽个别地方的环保作秀在某环保节日/活动即将到来时,大家开始关注、投入,而当这天过去,一切也都随之淡去。更有甚者,即便在节日/活动当天也是为了形式而行动。摆拍种树、捡垃圾、骑单车.....好好的环保实践一下子变成个人秀场。低碳的践行,从不是在某个时间点的作秀,环保节日/活动的当天要低碳要绿色,特定时期之外的日子也同样需要用心对待。

今年3月25,又一个地球一小时到来,它是世界自然基金会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全球性节能活动。提倡每年三月最后一个星期六的当地时间晚上八点半,家庭及商界用户关上不必要的照明灯及耗电产品一小时,以此来表明他们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地球一小时的理念也愈加丰富起来,它不只再是熄灯一个小时,而是将环保意识润入生活的方方面面,用举手投足的低碳共同守卫我们的家园。所以,践行低碳,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以这样做:

多吃应季食物,践行光盘行动,每人少浪费1斤粮食,全国每年可减排61.2万吨二氧化碳。使用节能电器,在购买家电时注重其能效,同时树立节电意识,出门随手关灯、拒绝白昼灯、长明灯、无人灯。积极践行绿色出行,日常外出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短途距离时可骑行单车,购置车辆时尽可能选择小排量或新能源汽车。树立循环使用意识,外出逛街购物时尽可能不使用塑料袋,自备帆布袋或其他可循环使用的容器,容量大且零污染。保护花草植物,爱惜植被不一定是要植树种草,可以是不践踏一抹草坪、不摇晃一树花枝,也可以是不浪费每页纸张、不频繁使用一次性筷子......低碳路上,我们能做的有很多很多,只有每个人从这些自身小事做起,我们才能应对气候变化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的严峻挑战,才能实现既有金山银山又有绿水青山的共赢局面。图片4
这颗承载人类几千年文明的地球,不是它需要人类,而是人类需要它。移民其他星球,只是一种对遥远未来的设想,且若还是做不到环保,即便真的去了其他星球,又能怎样,结局不也在冥冥中早已注定。当下,我们站在这颗见证人类悲欢离合的星球之上,需要的是疗治它的创伤,延续它对我们的希望。当我们不再给它增加负担,那它昔日的笑颜肯必定重新绽放。

 翻译

 搜索

 复制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