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习奥会期间,习近平时时处处都在讲要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并且提出了六个重点推进的方向。尽管中国官方媒体报道显示,奥巴马也表示要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但白宫公开的奥巴马在北京期间的部分谈话和演讲实录中,却找不到“新型大国关系”的字眼。
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事关中美避免重蹈崛起国与守成国难免冲突的覆辙,习奥会后中美双方在这方面工作的现状与前景如何,澎湃新闻就此专访了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教授。
澎湃新闻:这次北京习奥会上,习近平对建设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又提出了六个重点推进的方向,这与他此前所提的“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和合作共赢”有什么本质区别?
阎学通:这次习近平提出的六点建议与原先新型大国关系的三点内容最突出的不同表现为,这六点建议比原先的三点具体了。
首先,把双边关系的合作领域具体化为“经贸、两军、反恐、执法、能源、卫生、基础设施领域的务实合作。”其中关于两军和反恐的合作可以加强中美真正战略意义上的合作,而执法是指反腐,这是中国政府迫切需要的。其次,是在多边国际问题上的合作领域明确了,包括伊朗核问题、朝核问题、阿富汗问题、国际反恐、气候变化、传染病防控等。
美国人认为要建设新型大国关系需要有具体化的措施,我认为习近平的六点建议正是要推进新型大国关系的具体化。此外,管控分歧和敏感问题成为六点之一,这表明中国坦承中美之间的矛盾是必然的,是双边关系中的主要问题。我认为只有承认中美关系中矛盾是主要方面,才会增强防止矛盾升级的动力,也才会认真建立防范危机的措施。否认中美关系矛盾是主轴,是不利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的。
澎湃新闻:在六点中,还能看到“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字眼和意思,但为什么反而看不到“不冲突、不对抗”的字眼了?还是说其中第一点里面的“增进战略互信”可以理解为“不冲突、不对抗”呢?
阎学通:在建设新型大国关系的问题上,中美在“不冲突和不对抗”这方面没有分歧,中美的分歧在于“相互尊重”。美国不接受这个提法,认为中国的核心利益不断增加,美国无法确定什么是中国的核心利益,因此不接受这个提法。
我想正是因为美国不愿接受,所以中方坚持这一提法,想向美方讲清楚“相互尊重”为什么重要。根据媒体报道习奥会的情况,明显习近平在向奥巴马介绍中国历史时,特意说明了为什么中方有必要坚持“相互尊重”这一立场。此外,从现实的角度讲,中美实力对比是美强中弱,弱方提出要求强者尊重是非常符合情理的。这在历史上是经常发生的现象。
澎湃新闻:另外,其中新增加的内容,比如建设性管控分歧、应对地区和全球挑战,看起来似乎是把美方所强调的观点加了进来,是这样吗?这是想进一步争取美国对这一概念的认同吗?
阎学通:美国对管控分歧非常重视,特别是在中美两军在南海发生军机和舰船两起对峙事件后,美方认为有必要加快建立防范危机的管控机制。这一点中国不持异议,中国也认为有必要建立管控机制。我认为建立管控机制是双方的需要,恐怕不是美国单方面的需要。接受美国的建议对中国并无损害,而且这也是需要做的。
澎湃新闻:从您对这次习奥会的观察和了解来看,美方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这一概念的态度有什么变化吗?
阎学通:我不敢判断说美国对“新型大国关系”这个概念的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无论从正面讲还是从负面讲,应该说都没有发生质变。美国对这一概念的认识是反复不定的,一开始不接受,去年11月赖斯在乔治敦大学讲话时正式接受,但是不久又退了回去。尽管奥巴马对这一概念没有表示异议,但还很难断定他已经真心接受了这个概念。
我认为重要的已经不是美方是否在官方讲话中使用这个词组,而是美国的对华政策是否能向积极方面发展。这次奥巴马来华访问,没有背负国内的政治压力。共和党赢得两院选举后,提出要奥巴马采取强硬外交政策,但是指叙利亚、伊斯兰国和乌克兰这三件事。政策矛头没有对准中国。在东亚峰会和G20峰会上奥巴马都没有把中国作为主要攻击对象。在G20上,奥巴马主要攻击的是俄罗斯,致使普京气得提前离会。我认为,奥巴马在任的最后两年里,不得不把外交精力主要用于叙利亚、伊斯兰国和俄罗斯,因此他主动对中国挑事的政策不会太多。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