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港澳 >> 政情 速递 >> 祝之:由反恐看美式假民主

张学修:港人诉求多元 需恰当解读

  文|张学修

  区选落幕。与往届相比,新一届区议员的组成呈年轻化、政治背景多样化的趋势,这与市民诉求多元化有直接联系。而区选的结果却并未如泛民所声称的那样,投票率越高则越有利于泛民参选人。事实上,选民投票数量的增加对建制派贡献更多,建制共获得超过78万票,总体得票量远远抛离泛民派,稳占主导地位。而在占中事件影响下,部分伞兵取得议席,同时主打本土诉求的政团也成绩不俗,令各界普遍意外。纵观各参选人的竞选诉求和相关话题,虽部分内容只是媒体炒作,但区选结果,仍能反映出选民诉求发生变化,并赋予从政者更为艰巨的责任。

  紧跟选民需求的变化

  区选所呈现的新气象吸引了各界的注意力。部分年轻后起之辈更击败了地区老牌区议员当选,结果出人意料。但总体投票情况仍充分传达了民情民意:近年来港区备受政争纠缠,社会渴望变化,希望摆脱争拗泥潭,推动港区切实发展,打造新面貌。当选区议员不仅需要坚定维护地区与选民切身利益,同时还要加强宣传和沟通工作,尤其要加大在阐述个人政见、理念、立场论述等工作的力度。只有进一步强化与选民的联系,紧跟选民需求变化,各当选者才能有的放矢,及时顺应民情民意,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继续争取民众的支持。

  区选以地区民生为重,即使现期社会存在政治化现象,选民仍然理性务实,选票中政治因素并不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地区工作表现和个人政绩,先行于政见、立场、理念等政治性较强的因素。即使是媒体一再强调的伞兵参选人,除去个别人士仍以政治面目出现,大部分仍以地区民生工作、维护社区利益作为竞选主打政纲。当中部分年轻参选者成功赢得了议席,这既基于选民求新求变,也显示选民更期望区议员充分履行责任,多花时间在社区工作,少做政治无用功,多为选民提供切实的帮助。而年轻人纵然经验尚缺,但他们对区议员工作充满干劲和热诚,正是这份正能量,赢得了年轻选民和部分较年长人士的认可。

  在选民的表达慾增强、诉求多元化之时,理性务实是基础,但观念、理念的认可也具有重要作用,新一届区议员应加强这方面的工作。除去地区本职工作,亦要积极发声。既要向选民诠释个人理念,同时也需为选民的诉求发声,充当民众与政府沟通的桥梁。从政者与选民在观念及立场上充分交流并产生共鸣是必要的。尤其是年轻选民不断增加,青年工作在未来的影响力将越来越重要。目前各政团正值新旧力量交替之时,沟通的方式和渠道需迎合港人不断变化的生活方式、社交习惯等。固守传统僵化的老旧手法只会与现实脱节,与选民渐行渐远。及时的调整是必要之举。

  给予年轻人空间时间

  青年工作是整个本港的主要任务之一。年轻一代所面临的问题多样,不仅需各界共同?手解决,也是从政者的工作重心。年轻人的需求包括就业、创业、置业、社会认可、政见诉求、观念认同等各方面,涵盖范围宽广,需在特区政府的领导下逐步解决。区议会作为施政基层机构,虽然权力有限,但却是与年轻人的沟通交流的前台,是取得第一手意见与信息的场所。对于青年从政者比例不断增加并施展影响力,社会应给予积极的肯定和支持。这不仅有助于年轻一代深入了解港区体制现状,尊重并遵从现行法规及规则;同时培养青年观念逐步成熟,拓宽眼界并加强身份认同感,为本港发展孕育新生力量,凝聚共识。

  因此无论是出身于建制派、泛民派还是独立人士,年轻一代都不应过度纠结立场争拗。实际的工作和切实的成果,才是政坛新人需完成的先导任务。而社会各界应给予年轻人适度的发展空间和时间,毕竟观念、见解等并非一成不变,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异曲同工,需要不断调整适应、去芜存菁,才能站稳脚跟,争取一席之地。部分人士担心诉求的多元化,象徵社会进一步分化,笔者认为无需过度诠释。区选所传递的民意是清晰的,而港人对于社会务实发展的需求也是前所未有的。以选民为代表的港人立场多元化是对于本港整体利益的正面呼唤。各界尤其是政界人士顺民意而行,以发展为共同方向,社会向心力才会更为强大。

  港人诉求多元化对从政者的工作提出更大挑战,各政团当选人士尤其是年轻人应戒骄戒躁,虚心聆听,务实进取,并不断积累经验,完善个人资历。除了实际的地区民生工作,更应针对实际诉求的变化,跟上港区政团新旧交替的步伐,加强青年选民工作,并相应调整宣传和沟通方式,拓宽渠道,查缺补漏。同时从政者无论资历深浅,都应加强与选民联系,寻求与选民在观念、理念、政见上的认同和共鸣。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各界人士以发展为共同目标,脚踏实地,积极调整,定能共同推动港区社会不断发展,取得切实成果。

  作者为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中华出入口商会会长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