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颖而出 朱慧卿作(新时社发)
“创客节的举办,对提升香港创业氛围有明显推动作用,可以促进社会接受创业。”香港资讯科技联会会长邱达根认为,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大学毕业后想创业,年纪大的人也逐步接受创业,投资者对创业企业兴趣也愈来愈浓厚。
12月3日开幕的首届香港创客节上,年轻人迸发出的创业热情令人刮目相看。香港创业氛围如何?面临哪些掣肘因素?应该如何应对?创客节主席、香港资讯科技联会会长邱达根,以及创客节执行主席、互联网专业协会会长洪为民,创客节执行主席、香港软件协会会长杨全盛分别给出了答案。
初创企业数量增长迅速
谈到香港的创业情况,三人不约而同提到香港投资推广署今年9月公布的一项创业生态调查。调查显示,香港初创企业、共享工作空间及创业培育中心的数目均有增长。投资推广署访问了40家共享工作空间及创业培育中心和加速器的营运者,发现共有1558间初创公司在这些创业空间内运作,同比增长46%。这些初创公司共提供4535个工作空间,同比增加60%。
邱达根介绍,身边有很多外国人来香港创业。“比如数码港目前入驻了几十家法国公司,还有来自以色列、美国的创业者。”此外,商业投资的创业加速器、创业空间,也不断增加。一些国际知名的创业加速器落地香港。邱达根说,香港的创业企业中,金融科技类较多,因为香港有很多大银行,此外还有一些经营穿戴设备的企业。
杨全盛补充说,他发现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香港的初创企业中,有40%的员工不是香港人,他们来自国外、中国内地、中国台湾。
眼光超出香港才有出路
不少人的感觉是,香港金融、地产业发达,但是互联网产业却相对落后,甚至被邻近的深圳抛离。邱达根说,其实香港有很多好的创业者,内地的知名互联网企业中,不少都有香港人的身影。比如小米公司的创始人中就有香港人。
最近签署的CEPA框架下的《服务贸易协议》,基本实现内地与香港服务贸易自由化,为香港企业在内地提供更便利的营商环境。内地对香港服务业作全面或部分开放的部门有153个,占世界贸易组织全部服务贸易部门的95.6%。协议明年6月1日实施,将为香港创业者进入内地市场进一步创造有利的条件。邱达根说,希望协议能解决香港人内地创业的ICP(网络内容服务商)网站牌照问题。
邱达根认为,不论任何产业,都不能把眼光局限于香港,因为香港本地市场有限,必须放眼内地和国外。专注本地市场创业,有成功的可能,但不可能做成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迅)那么大规模。“以色列的初创企业搞得好,也是因为有美国这个大市场。”
谈起香港的创业,洪为民直言不讳:香港人以前比较短视,因为香港是“借来的时间,借来的地方”,而科技的投资期比较长,所以香港有句话叫“high tech,high 野;low tech,搂野”,意思是做高科技赚不到钱,做无科技含量的生意,反而大把赚钱。
“香港的金融业、地产业很强,吸引了大量人才,聪明的孩子上大学不愿意读科技,都去读了金融会计。所以创业人才有缺口。”洪为民感慨说,香港创业成本很高,租金高,工资高,面临很多现实障碍。香港就业率很高,创业的机会成本很高,“我去银行打工也赚几万块,谁愿意创业?”此外,以往香港政府在支持科技方面力度不大。而高风险行业,必须政府带头去做。
这几年香港的创业氛围有很大改善,很多国外年轻人来香港创业。杨全盛坦言,目前看,香港的创业气氛的确没有内地热,原因是香港市场小。但香港也有优势。香港是一个国际大都会、金融中心,法制完善,尊重知识产权,又有一流大学,基础建设尤其是电信方面的设施完善。香港是打进内地市场很好的桥梁和枢纽。香港人创业,也必须依赖内地和国际市场。
杨全盛说,创业是一个完整的生态链,包括初创以至创业成功之后投资者的出路。北京做得比较好,整个生态链都成熟起来了。香港的投资生态环境要进一步完善。比如,香港创业板的设计需要优化。目前的问题是门槛不如新三板低,交投不如主板活跃,起不到应有的集资作用,政府应该重新设计创业板。
创业最好的时代正在到来
邱达根说,上一轮高科技产业的创业潮,集中在软件业、手机制造业,都是人工密集型。互联网时代到来后,只要概念好,摸准市场脉搏,并不需要有多少人力。而且,互联网领域创业,失败的成本比投资搞工厂小得多。这对香港的年轻人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创客节的举办,对提升香港创业氛围有明显推动作用,可以促进社会接受创业。”邱达根认为,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大学毕业后想创业,年纪大的人也逐步接受创业,投资者对创业企业兴趣也愈来愈浓厚。
洪为民认为,创客节首先是让大家开了眼界,见识了很多成功企业。创客节可以告诉年轻人,“创业不只是写个手机应用程序,而要把眼光放大。不要只看香港这1000平方公里,一定要去内地,去美国、东南亚,要闯出去,真正做出规模。”
洪为民说,年轻人创业,必须过家长这一关。创客节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成功案例,让家长知道,创业也可以很成功。否则家长会质疑选择创业的年轻人,为什么不去汇丰银行、不去做公务员?
杨全盛说,创客节通过一系列活动打造一个平台,广泛链接、整合海内外创新创业资源,为投资者、创业者提供沟通合作的机遇,也有助于香港经济转型,结构优化。
创客节一共有150个团体、1000个项目报名。杨全盛说,受欢迎程度超过了预计。“我们本来想有三四百个项目就满意了”。很多活动参加人数大大超出预留座位。创业者和投资人都向组织者反映,希望这个平台继续办下去。“让创客节起到领头的作用,点燃香港的创业之火。”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