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学修
政府现正就退休保障方案进行公众咨询,其中包括不论贫富方案和有经济需要方案。不论贫富方案以周永新教授建议的老年金方案为本,不设经济审查;而有经济需要方案则以现行制度为基础,建议在长者生活津贴下增加一层援助给有需要长者,以资产上限八万元为例,每月发放金额为三千二百三十元,邀社会各界讨论。咨询文件推出后有人攻击政府把有经济需要方案上限划为八万元将造成标签效应,同时又质疑不论贫富等字眼,攻击政府预设立场,甚至扬言杯葛咨询。
统合两个方案而非对立
在香港人口老年化问题日渐凸显的现阶段,建立起完善的退保制度,为年长者退休后的生活提供保障,是港区社会需尽早完成的主要任务之一。政府在咨询文件中提出的例子意在抛砖引玉,引起社会充分讨论。因此充足的咨询及各界充分参与是必要的。在现存的退保体系基础上,香港需整合资源进一步完善制度,确保社会老有所依,年长人士得以安享晚年。而政府在当中扮演重要角色,应充分汲取各界的意见,为日后完善制度建立广泛的数据及民意基础。
政府在退保上坚持的一点是确保长远的财政稳定和可持续性,这也是特区政府现期对不论贫富方案持保留态度的原因,但这并不代表社会应停止对于该方案的讨论。事实上有经济需要方案及不论贫富方案并非是互相对立的,开放的态度和深入的讨论是必要的。即使是在咨询期过后先行落实有经济需要方案,也并不代表否决不论贫富方案,社会应从短期及长期的角度进行考虑。建立一个健全的退休保障制度也需要经过不断检讨改进,并非是一蹴而就的。
同时要留意的是,退保实际上是为年长者退休后的生活提供支持,并非是单纯的扶贫计划或改善贫富悬殊等。因此既需要以有经济需要方案来帮助处于贫困线下的几十万长者,同时也须针对在经济上较为宽裕的人士,制定长远的理财储蓄计划,为退休后的生活做好准备。因此各界就方案在财政上的可行性进行讨论的同时,也应就如何更好地发挥方案的功能进行探讨。
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日前提出:透过逆按揭、公共老年金及长期零售债券来协助资产较多的长者;同时参照现时的关爱基金模式,由金融管理局代为投资管理,同时设置保本机制等,增强不同基金的保障性。退保机制不是单一化的扶贫方案,而是一整套针对全体年长人士的退休保障体系,需根据不同人士的经济状况,给予应有的支援。在这个层面上强化现有的方案同样重要。
强化现有方案功能效益
香港现存的退休保障制度包括:长者生活津贴、综援、高龄津贴及伤残津贴、另有强积金、自愿性储蓄等。社会在就各项计划进行检讨时,应强化各支柱的功能性。除了确保财政的稳定性及持续性,更要不断提升各方案的效益。例如社会讨论多时的强积金对冲机制,为增强其保障性,需建立劳资双方都认可的供款方案,又要有效缓冲方案对港营商环境及就业市场的冲击。同时增强供款制度效益,包括降低行政费、制定优化的投资策略等。在保障雇员强制性供款基础上,提供更多具吸引力的产品鼓励自愿性供款,帮助有经济能力的人士制定长期的投资理财计划。
政府计划在二〇一六年底引入的核心基金,正是沿着这个方向推出的基金产品。核心基金较为切合大部分打工人士的投资需求,对于投资的资产类别、风险以及管理费等都做出相应的调整。如基金产品能够因应上班族的需求适时调整,贴合他们的投资及储蓄需求,也能够有效刺激自愿性供款,这是在改善退休保障上值得大力投入的部分。
因此完善退保制度不应从单一的方案下手,除了建立有经济需要方案外,同时应全方位审查并强化现行方案,确保各方案的功能及效益得以提升,从而使退休保障制度能够为有不同经济能力的年长者提供相应的支援,确保社会老有所依。同时开放讨论不论贫富方案,将其确立为社会退保体制发展的长远目标,并以此积极推动现行制度不断完善。目前退保咨询刚启动,各界应积极参与其中,积极商讨,审慎落实。
(作者为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中华出入口商会会长)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