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12月29日报道,在一个布满冰川、有峡湾和海象的岛上,俄罗斯在一座俯瞰其科考基地的小山上修建了南极洲首座东正教教堂,所需木材全部从西伯利亚运来。不远处,中国工人已对长城站进行更新改造。
长城站是中国在南极洲运营5个基地的计划中的关键,有室内羽毛球场、保护卫星站的穹顶和能容纳150人的宿舍。
印度也不甘示弱。该国未来派珀拉提新基地由134个海运集装箱构建而成,外形很像一艘宇宙飞船。土耳其和伊朗也宣布了在南极洲建立基地的计划。
报道称,一百多年前,探险家曾竞相把国旗插上南极洲。未来几十年,南极洲应该作为科研基地得到保护,不得在那里从事军事活动和采矿等行为。
但一些国家正纷纷在那里宣示更大影响力。这些国家不仅将目光投向相关保护条约的到期日,而且还着眼于目前存在的战略和商业机遇。
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专门研究南极政治的学者安妮-玛丽·布雷迪说:“这些新玩家正在踏入他们所说的资源宝库。”
有关国家也在实施太空研究和卫星项目,以扩大本国的全球导航能力。俄罗斯正在扩充俄版全球定位系统“格洛纳斯”的监测站。作为挑战美国全球定位系统主导地位的举措,俄罗斯至少已有3个监测站在南极洲投入运营。
报道称,在南极洲,中国的相关活动也许增长最快。中国的第四个站点2014年开站,目前正计划建设第五个站点。中国正在建造第二艘破冰船,并在一个海拔13422英尺的冰穹上进行科考钻探作业(那里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方之一)。
中国官员表示,中国在南极洲的扩张以科研为重点,但他们也承认“资源安全”引发的关切影响了他们的行动。
报道称,在一些国家扩大在南极洲的活动之际,美国设在那里的全年运营的站点一直只有3个,南半球夏季时人员有1000多人,包括阿蒙森-斯科特站驻站人员。该站建于1956年,海拔9301英尺,位于南极的一个高原上。美国科研人员背地里牢骚满腹,因为他们受到预算限制,而且他们的破冰船也比俄罗斯少很多,致使美国无法在南极洲充分伸展触角。
如今,南极洲吸引力犹存。2014年,韩国的第二个南极科考站开站,称将用于测试韩国研究人员研制的用于极端环境中的机器人。在俄罗斯的帮助下,白俄罗斯准备建设该国第一个南极基地。哥伦比亚2015年表示,计划加入在南极洲设有基地的其他南美洲国家的行列。
伦敦大学专门研究南极洲问题的政治学学者克劳斯·多兹说:“南极地区被欧洲、澳大拉西亚和北美洲国家白人的利益和意愿主宰的旧日子结束了。事实上,各国已在南极洲展开地缘政治竞争。”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