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小庄
经过违法占中和旺角暴乱,香港的三月又进入多事之季。港大学生会刊物《学苑》再次鼓吹港独,其中所载《香港青年时代的宣言》《我们的2047》,提出香港应成为受联合国认可的独立主权国家,建立民主政府,全民制定香港宪法。公民党发表《创党十周年宣言》就香港处理2047年后的前途安排,提出本土、自主、多元的要求,支持《学苑》的主张。他们企图借2047年的问题,提出分裂国家的港独主张。这对一国两制的香港将造成极大伤害。
香港政商和社会各界并不认同,但其评论大多表示香港没有独立的条件,也没有议价的筹码。其立论,好像是说内地是强大的邻居,不好招惹,招惹就会自找麻烦。此类评论也是反对港独的,但力度不足,陈义不高,旗帜不鲜明,道理不深刻。为广大香港市民释疑的作用不大,未必能让他们都认识到港独的祸害,还可能堕入西方中国威胁论的陷阱,刺激香港年轻人的逆反心理,使问题得不到解决。
《刑事条例》是应对港独利器
这样说并不是说对港独的主张要示弱,要让步。笔者认为,对处在犯罪预备、教唆、煽动阶段的,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考虑到一国两制下的市民的认识和接受程度,可以先礼后兵,分两个阶段处理。
第一阶段是教育阶段。对《学苑》的主事人及其作者、对公民党的主事人,由政府或民间进行再教育,说出香港不得独立的道理,让他们理解、接受、悔过。
第二阶段是惩罚阶段,如果他们不愿意接受再教育,或接受再教育而不愿意悔过,坚持与一国两制为敌,那就对不起了,政府应当执法、检控。
被基本法保留的、不抵触该法的、继续沿用的香港原有法律,有非常丰富的内容,不是不可以保护国家安全的,有关的政府官员应当扫除执法的心魔和迷思。除了最近已开始被香港社会理解的《刑事罪行条例》第9-10条的煽动罪外,还有该条例第3条的叛逆性质的罪行,都是应对港独主张的利器。主张港独的大多数人,经过再教育,就可以认识到自己糊涂;少数不能认识者,则应受到法律的制裁。不论是教育和惩罚,都可以让广大市民受到一定的、乃至深刻的教育。这也是检验行政长官和香港特区政府施政水准和能力的体现。有的官员不愿意这样做,就应当退位让贤,不要成为政府运作的障碍。政府的运作应当顺畅,否则就不能进行有效管治。
有人认为,主张只是言论,不是行为,不能治罪,这是不正确的。言论也是行为,但言论是否犯罪,要看有关法律的规定。比如说,鼓吹战争,有人认为是言论自由,只要还没有发生战争,就不能治罪;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则表示可以依法惩罚。在德国,曾有狗的主人教他的狗站立,并伸出右前肢表示领袖万岁,狗的主人于是被判刑。在西欧和北欧一些国家,研究并论证纳粹没有建立犹太人集中营的学者,被拒绝入境或被处刑。在北爱尔兰与英国交恶期间,在英军兵营散发不要去北爱传单的女子被定罪。《学苑》和大状党也许认为,上述行为都属于言论自由的范围,但有关的法律并不如此认为。同理,香港法律也不如此认为。有关政府官员要消除这种误区。有人认为,《学苑》和大状党说的是2047年的问题,不是现在,谈不上违法,这是在偷换概念。
2047年香港实行一制还是两制,是可以讨论的,这才属于言论自由的问题。澳门就有人主张一国两制定为永制,李国能也主张终审法院的外国法官都要继续保留;但也有学者表示,一国两制成本过高,2047年应改为一国一制,这都是可以讨论的属于言论自由的范畴。但无论如何,一国是不能改变的,是不必要讨论的。一国两制的设计师邓小平早就说过,主权问题是不能谈判的。也就是说,香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等是属于一国的内容,现在和将来任何时候都不能质疑,无可替代。
国家主权绝不容谈判
主张港独的学生和大状是亲美的,但美国也不允许从英国或法国殖民地独立出来加入联邦的州,再独立出去。1787年制定、1791年生效的美国宪法第4条第3款第1项规定:新州得由国会接纳加入本联邦,但不得在任何其他州的管辖范围内组成或建立新州该条被理解为禁止各州独立的条款。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各州享有一定主权,尚且不允许各州分离。美国唯一一次惨烈的内战南北战争,就是南方要脱离北方独立引起的。中国是单一制国家,地方没有主权;香港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绝不允许香港独立,宪法和香港基本法等都有明确的规定。虽然香港基本法第39条规定的两个国际人权公约第1条都规定了民族自决权,但这是对没有母国或母国灭亡的殖民地而言的,不适用于香港,也不适用于中国。联合国曾一度错误地将港澳列入非殖民地化名单上,在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经中国要求,联合国做了删除。在法律上,港澳既不是殖民地,港人和澳人本身是中华民族一分子,也就谈不上民族自决权问题。
与美国只有一次统一战争相比较,中国历史上的统一战争是屡见不鲜的。中华民族的大一统观根深蒂固,这是中华文化生命力的体现,也还是当下14亿中国人民的文化基因。世界头号强国美国都不敢轻易挑战中国人民的这一文化基因,亲美的《学苑》和大状党还是不要蚍蜉撼树、螳臂当车罢!
(资深评论员,法学博士)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