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港澳 >> 政情 速递 >> 反对派抹黑女性候选人 鼓吹“造王”撕裂香港

以原则换“入闸”岂能是合格人选?

  文/李俊

  行政长官选举提名期下周三即将截止,有报道称某位建制派参选人获反对派强力支持,下周一即将交表参选。这一结果令不少市民感到疑惑:自称是建制派却得不到建制派提名、自称不是反对派却得到反对派支持,到底这位参选人是何种身份?实际上,选委的提名分布已经足以说明情况。这位参选人为求得到入闸的机会,不惜转身投到反对派阵营,将本应坚持的建制派原则当作政治交换的筹码。作为一名从政者,更是一名曾长期在特区政府任职的人士,以这样的方式投入反对派阵营,是不光彩的,即便最终能如愿以偿入闸成功,但不论是市民、选委还是中央政府,都不可能给予应有的信任。而这样没有原则的参选人也绝不可能是合适的特首人选。

  政纲一变再变一退再退

  一场选举有输有赢,再正常不过;得不到足够提名,就应当接受这一现实。但是,有些人或许不甘心失去参选的机会,更不甘心过去半年来甚至更长时间来所做的参选准备,不顾整体支持不足的客观事实,也不顾各方的善意劝阻,一意孤行铤而走险,走到一条与建制派对立的道路上。

  为什么说这位参选人已经失去各方信任?其实从两个最基本的角度观察,就可以作出准确的判断:一是参选政纲,二是提名分布。前者是对其政治理念、政策思考、长远发展的全面真实体现;后者则是其所真正代表的政治势力的反映。

  首先是原则性政纲的立场态度。不同的参选人必然会有不同的政策倾向,这完全没有问题,亦是十分正常的。问题在于,这种不同的分野只是在一些政策的技术性思考,而不应也不可能在一些原则性问题出现差距。但令人感到惊讶的是,这位一直以建制派形象出现的参选人,在一些涉及原则性问题上,采取左摇右摆的政治态度。

  一个被广泛引述的例子是,对全国人大常委会8.31决定的立场,政纲光提要推动政改却不提8.31决定,其后在各种场合的言行,更给人一种不愿强调或支持8.31决定的态度。如在与反对派选委会面时,声称未来政改咨询范围可以超出8.31规定。纵然表面上没有否定,但显然他是在采取一种模糊策略。而在其他的诸如对现任行政长官梁振英政策、在对待国家安全立法等的态度,亦是有着与反对派非常相近的立场。

  作为建制派参选人,就应该要有建制派的样子,说什么、不该说什么,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要有立场分寸,这是基本的政治常识。而建制派之所以是建制派,就是体现在对一些原则性立场的共同认识。这位参选人的政纲,与其说是体现曾经的建制派,不如说是现在的反对派。为求入闸参选,公然放弃原则与立场,走到另一方阵营,已经不配叫做建制派了。

  其次是提名的分布。本届共有1194名选委,分布在四大界别,任何一名参选人若要进入到真正的竞选阶段,必须获得最少150张提名票。一位真正得到香港各界支持的参选人,不应也不可能只有一百多张提名。近日传媒报道某位参选人宣布将于下周一正式递交提名表格,而所获的一百七、八十张提名中,属于建制派的只有三十多张,属于反对派的则多达一百四十多张。换句话说,他每得到十张提名票,只有一张多是建制派的,落差巨大。

  多数提名竟来自反对派

  而即便是在三十多张建制派提名中,大多集中在某位商界人物的势力范围,并不能代表真正的建制派。换句话说,这位参选人不仅无法得到各界别的普遍支持,提名票更只集中在反对派阵营。问题也在于,为什么反对派会如此支持他?背后如果没有巨大的政治利益,反对派会冒这样的险?

  正如社会舆论所指出,过去三届选举反对派无一例外都派人参选,此次反对派手握史上最多的三百多张提名票,最后竟然不派人参选,必然是选定了一位不是反对派胜似反对派的参选人。再想一层,如果不是政治立场与反对派相近,如果不是得到了承诺,如果不是有利于反对派日后对抗中央政府,一盘散沙的民主300+会集体投票支持?这一数字实际上已经说明了问题。

  一个没有坚定立场与信念的参选人,一个得不到社会广泛支持的参选人,一个以原则去换取入闸的参选人,不可能得到中央的信任,更不可能是一位合格的特首人选。即将到来的香港特区第五届行政长官选举,事关重大,牵涉到一国两制能否得到准确的贯彻落实,关系到香港七百万市民的整体利益,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千多名选委、全体香港市民以及中央政府,必定会作出慎重的选择。有些人意图利用机会,用所谓的明暗票去达到造王目的,必须指出,没有原则、投向反对派的代理人,绝不可能当选更不会得到中央任命。行政长官选举也不可能有反对派所设想的意外,最终选举结果必然是一位爱国爱港、中央信任、有管治能力、港人拥护的行政长官。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