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茂波于预算案提出将边际税阶由现时4万元扩阔至4.5万元,72%纳税人可减少交税。新时社报记者林少权摄
文|关昭
只有不到半年任期的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昨日发表财政预算案,令人欣慰的是,新财爷未有因任期长短而放软手脚,而是在较短时间内交出一份有近有远、有心有为的预算案,不论措施效果如何,光是一份尽责的精神已可以收货。
当然,陈茂波这一位替工财爷是够运的,因为手上有大笔盈余可供支配使用,否则,巧妇难为无米炊,瓮缸无米,就算有良谋也无法施展落实。不过,而对上财政年度高达九百亿的盈余,以及上手百亿盈余的又一次估错数,市民实有啼笑皆非之感。
量入为出是基本法的明文规定,有钱剩当然也是好事,但若果盈余大到一个很夸张的数字,而社会上一些经济、民生问题却没有在财政上得到及时的支持,以致发展缓慢、怨气积聚,如教育上大批合约教师长期不能转正、青年创新创科创业缺乏资金起步,则库房就算水浸,也不是好的预算和管理。
因此,陈茂波昨日的首份财政预算案虽并无带来什么重大决策或惊喜,但最少体现了一点突破意识,花在支持科研、创新、教育和纾解民困方面的支出比较到位,对多年不动的税制和税阶也大胆作出了改革和拓宽,体现了应使则使原则和着眼于长远和发展的理念是值得欣赏。
而在经济发展上政府应当担任一个推动者的角色,亦正是特首参选人林郑月娥在初步政纲中提出来的一个明确理念。
毫无疑问,量入和为出不是一个保守的、停滞的观念,而关键在于为出,公共财政资源首先应该用于推动和促成发展,只要为出合理、发展对头,量入就是不成问题的了。事实是,未来新一届特区政府的施政,不仅在财政预算案上,就是在其他方面,更积极有为的推动与承担,都是必不可少的。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