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水河
港铁昨日宣布将加价3.14%。这是港铁近九年来的第八次加价,亦是在录得有史以来最高168亿元盈利背景下的又一次加价行动。尽管有所谓的可加可减机制,港铁完全可以加得理直气壮,但这一决定显然与市民的期望相去甚远。
没错,港铁的数据公开透明,按机制去计算的话,没有不加的理由。而港铁也有一百个理由去作出加价的决定,诸如:要顾及长远拓展、买新车与维护成本高、顾及股东利益,而盈利只是帐面数字等等。然而,港铁并不是一间普通的上市公司,也不是一间只追求利润的运输企业,而是一间与全港七百四十万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公营机构。在经济效益与社会影响之间,理应取得一个更佳的平衡。
以去年首次冻结票价为例,港铁可以主动承诺次年的票价调整幅度一次性打九折,直接启动不加价的机制。去年可以,为何今年不可?当然,每年的通胀数字都不尽相同,而港铁的实际数字也会有出入,但别忘记的是,去年港铁录得史上最高的盈利纪录,即便是扣除所谓的帐目数字,仍有超过一百亿元盈利。因此,港铁绝非没有冻结票价的空间。
更何况,港铁过去数年来的种种服务并未做到尽善尽美。列车运行事故频发暂且不说,仅以高铁严重超支、延期的问题,就已积累了相当的民愤。一方面是超高的盈利,另一方面又要加价,无论从哪个角度而言,都很难令市民顺气。
纯粹要求港铁自己作出削减利润的决定,或许不太现实。但作为港铁的大股东,政府在票价问题上拥有实质的影响力与话语权,未来是否需要进一步优化或调整现有的可加可减公式,应当再作应有的检讨。毕竟,公共交通年年加价,不是单一事件,港铁加、巴士加、水费电费也加,也就很难指望政府的民望会上升。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