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文化 >> 非遗动态 >> 九江新媒体『JJXMT.CN』

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知识产权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由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协办,中华文化促进会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张家界市人民政府、张家界市商会以及北京强国知识产权研究院共同承办的,首届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知识产权保护论坛 在北京湖南大厦隆重开幕。

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旅游局、国家信息中心、社科院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国际知识产权协会、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中国城乡国际发展交流协会、强国知识产权研究院、非遗网、北京工业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等领导、专家、学者出席了论坛;凤凰网、中经全媒体、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杂志等多家媒体对论坛进行了报道。

论坛由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张玉文先生主持,中国知识产权报报社副社长郭立兴、社科院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研究员经济学家刘正山、凤凰网副总裁兼总编辑邹明、中经全媒体总编辑李远做了开幕致辞。

国家旅游局政法司司长周久才、国家知识产权局研究发展中心研究员谢小勇、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原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院长曲三强、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农村经济和业务部主任、中国城乡国际发展交流协会研究部副部长、 非遗网创办人首席执行官分别做了主旨发言。

同时,会上宣布了凤凰网联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华文化促进会共同策划的『魅力匠心』栏目的启动。

在这个提倡文化自信和匠心精神的时代,非遗文化是匠心精神的最典型代表,一个真正的非遗传承人一定是一个专注的匠人。通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探访并挖掘非遗背后的动人故事,一人一物全面展示传统手工艺的独特魅力和工匠精神。同时,这档栏目将会有一点创新,那就是以当代人的视角、大众的视角去探索和演绎非遗文化,让非遗走进日常生活,而不是像以前人们普遍认为的 阳春白雪 高高在上,从而唤起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重视传统手工艺,吸引他们关注、加入非遗事业,并运用法律武器为传承、创新保驾护航,让匠心传承下去。

中国知识产权报报社副社长郭立新先生指出我们将继续保持对非遗话题的关注并加大报道力度的必要性。同样由于非遗涉及面广,一些非遗与现行法律有冲突,有待进一步优化完善。像烟花制作传承人涉嫌藏匿火药,被判刑这样的事情,更是引发我们的深思。对非遗保护既要合法合规,又要保护非遗,面对非遗传承人困乏的问题,任重道远。

凤凰网副总裁兼总编辑邹明先生表示今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面临着失传的危机。已经公布的四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共有1986人,其中有几百位已经去世,而健在的一半以上超过70周岁,老龄化严重。而随着现代社会发展,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挤压掉了非遗生存的空间,非遗本身很多又是依托于人工经验的 手艺活儿 ,难以市场化,使得他们越来越边缘化,从而更加缺乏关注,更少有人愿意继承。

文化是一个民族价值观念的体现,是国家的软实力,尤其是经过多年历史沉淀下来的传统文化,更是根植在国家和民族内心深处自信的源泉和动力,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非遗是我们宝贵的文化财富,国家近几年也采取了很多的抢救措施,加大了非遗保护力度,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效。但我们能够看到,非遗保护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国家的长远大计,需要付出更多人甚至是几代人的努力。《非遗法》实施已经6年了,根据文化部发布的落实《非遗法》情况评估报告,各地非遗保护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所以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经全媒体总编辑李远女士认为,非遗是祖先们的智慧结晶,承载着古往今来的灿烂文明,非遗这座巨大金矿如果无人问津,则只能被掩埋。调动大众共同参与非遗保护是重要课题,可以利用影视来全方位记录、展示非遗,拉近非遗和民众之间距离。提起非遗,人们往往觉得距离自己很远,而影视正是打破这种尴尬局面的有利武器,通过影视全方位记录、展示非遗,拉近了非遗和民众之间的文化距离重要途径,同时影视作品具有强大传播力,也会帮助民众意识到非遗保护的重要性和紧急性,影视另一大功能是记录和保存,面对一些走向消亡的非遗项目,将其记录保存,将中华文明传播到世界。中经全媒体将依托在非遗纪录片方面的优势,结合自身在纪录片、导演方面的优势,与凤凰网共同承制相关短纪录片的拍摄工作。亦相信《魅力匠心》栏目的推出将对非遗的保护和传承给予推动。

论坛上,国家旅游局政法司司长周久才先生首先进行了主旨发言,结合旅游产业发展,阐述如何 在活化利用中保护知识产权 国家知识产权局研究发展中心研究员谢小勇先生总结了非遗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的现状、问题及建议,表明 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知识产权制度保驾护航 。

中关村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研究院院长、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原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院长曲三强教授发表了以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解读 为主题的演讲。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无形的遗产,是历史传承下来的东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形像的说:就是昨天的知识产权,我们今天的知识产权就是明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国际咨询公司农村经济与地区和业务部主任何平从产业发展的角度、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们国家的地位以及对其进行保护、发展给出了相应的建议,指出,我们不能把保护物质文化遗产的作法用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的所有特性与奢侈品所有的特性相符,我们的文化遗产具备发展文化产业夺天独厚的优势,应该通过创新发展利用知识产权保护最终实现保护及市场目的。

下午分论坛由强国知识产权研究院杨旭日院长主持,以嘉宾发言+讨论的形式展开,参与讨论的专家、学者们,分别从 地理标识与非遗知识产权保护的关系 、 知识产权立案可诉性 以及 非遗相关案例 等角度发表了不同的意见,并呼吁全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关注对 非遗 和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

本次会议还举行了 知产与艺术同行、品牌非遗之旅 项目首站发布仪式。原中国军事科学院原百科研究部部长贺捷生将军、中华文化促进会王石主席、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张雅芳副会长、中华文化促进会驻会咨询委员金坚范先生、中国国际咨询公司农村经济与地区和业务部何平主任、张家界市人民政府尚生龙副市长、湖南省驻京办主任王晓鸣先生参与了该发布仪式,启动仪式后,尚生龙副市长代表张家界市委市政府对论坛表示祝贺,并邀请所有嘉宾明年张家界再聚。

最后,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王石先生对上午论坛作总结发言,并感谢了在座嘉宾、专家学者,对此次论坛议题表示肯定,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归属应进一步梳理,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关系也应该区别视具体状态进而确定是否具备知识产权保护之基础。指出,知识产权保护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联性,适用性的研究,是本次论坛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知识产权保护论坛于此圆满结束。

记者:何清苑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