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讯(记者 杨亚红 张笑宇)说起周喜俊您可能不太熟,但相信不少人看过电视剧《当家的女人》。透过女主人公菊香曲折的人生经历,让大家看到了中国农民在生存、生活、情感、观念上的变化。这部电视剧的编剧就是周喜俊,燕赵大地上一位土生土长的作家。
周喜俊从事文学创作已有40年,这些年她深入田间地头、农家小院,用一支笔、一本笔记本记录着乡亲们生活的点滴。40年的时间,写下900万字的作品,其中,大多数作品都在反映基层、反映百姓的生活变化。在河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代表大会,河北省作家协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期间,长城新媒体记者专访周喜俊,听听她40年里从事文艺创作的感悟。
河北省文联副主席周喜俊接受长城新媒体记者专访。长城新媒体记者 张笑宇 摄
“在最初开始写作的那个年代,我是别人眼中的‘怪物’”
“参加这次文代会我很振奋,虽然我即将退下来,但是接下来我并不认为我是发挥余热,而是作为一名主力投入到培养更多文艺工作者这项工作中,因为我觉得自己还是有这方面的优势……”在和记者交谈中周喜俊爽朗的笑声、丰富的面部表情,让人丝毫看不出她已是60岁的年纪。
1959年,周喜俊出生在石家庄市行唐县东市庄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兄弟姐妹七个,她最小。那个年代,周喜俊初中毕业后,和村子里许多女孩子一样,开始了“敲钟就上工”的农民生涯。从小喜欢听故事的她,只要下了农活,就会跑到县文化馆里去看书和杂志。“我从十五六岁就开始写作,当时虽然在农村干农活,但是喜欢看书。在地里,在家里只要有时间我就看看书,然后把我看到的再讲给小伙伴听。后来我就慢慢开始编故事讲给大家听,编的不好的地方大家就能听出有‘漏洞’,我就再修改。”
回忆起最初的文学创作,周喜俊坦言,那个时候编故事被大家发现‘漏洞’她知道是因为自己能力不强、笔杆子弱,可这些对她来说都不是难题,周围创作环境的恶劣才是最为困惑的。“连我嫂子都说你一个女孩子,还想当什么作家?在农村人观念中,女孩子就该好好劳动,学会做家务,以后成家就行了。搞创作就是不务正业。他们就觉你是‘怪物’一样不入流。”
河北省文联副主席周喜俊。长城新媒体记者 张笑宇 摄
“我在农村待了十年,深知基层创作的不易”
年少的周喜俊没有因为这种不被理解放弃写作,相反她农活一点不落下,干完活她自己学、自己琢磨、观察邻里乡亲的生活状态,再自己写……周喜俊告诉记者后来乡亲们开始慢慢认可她不是因为她的作品发表了,而是因为有钱挣。“当时我们生产对一个整劳动力干一天活挣工分折合下来2毛钱,我连半个劳动力都不够,干一天只能挣6分钱。后来我发在黑龙江的一篇稿子稿费24块,村里人知道后都说不得了,你看人家一个女孩子写写字还能挣那么对钱,这个活不赖。”
“当时写了稿子送到县文化馆,有人给指点一下,回去能兴奋好几天,而且就控制不住想要写更多。当时就觉得太需要有人来引领和指导了。”1978年,周喜俊把她童年听来的,发生在西柏坡军民团结的故事写成了《一捆韭菜》,1978年第7期《河北群众文艺》刊登了这篇故事,这是她第一篇在省级刊物公开发表的作品。此后,她写的故事不断地出现在《天津演唱》《北方曲艺》《宁夏群众文艺》等省内外刊物上。
1983年,作为河北省社科领域第一个破格录用的自学成才者,周喜俊被安排到了行唐县文化馆。到文化馆工作后,周喜俊深知自己创作上的短板和不足,她参加了河北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函授学习,补习文学基础知识,提升理论素养。虽然离开了农村的土地,但她并没有忘记农村。“我在农村待了十年,这十年里我深知基层创作的不易。我是幸运的,但我知道还有很多像我一样的文学爱好者没有走出来。”
周喜俊在农民家里采访。资料图
“到人民中间去,才有创作的底气和永不枯竭的源泉”
周喜俊对记者直言,“现在从国家到省里再到市县对文艺工作者的培养越来越重视,这是件大好事!各种政策扶持我以前不敢想的现在都有了,那在这么好的条件下,我们现在的文艺工作者更应该时刻要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那就是为谁创作、为谁立言?毫无疑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才是正路!”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人民是创作的源泉。“我们的文艺工作者要搞明白你在图书馆查资料可以创作、你在电脑上搜资料也可以创作,但是那些是流不是源,只有老老实实深入基层、深入生活,你的作品才有顽强的生命力。因为生活是不可复制的,也不是坐在图书馆、坐在电脑桌前就能看到能想出来的,而是靠你的双脚走下去、双眼看出来、双手记录下来的。”
从事文艺创作的这几十年间,周喜俊始终扎根农村大地,她坚信并践行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的理念,自己采风,到农村一待少则三五天多则一个月。“只有走到人民中间去,才有创作的底气和永不枯竭的源泉。”
周喜俊在农村采风。资料图
“文艺创作不能急功近利”
作为一名“老文化人”,周喜俊说文艺创作不能急功近利,同样人才培养也急不得,更不能只采花不育树。“不能说等到人才出来了发现了才去扶持,所有的政策项目资金一股脑全给,这样不行。不能搞千亩地里一棵苗,要一亩地里千棵苗去培养人才的‘生态林’”。
周喜俊对记者说人才培养要形成梯队建设,一茬接着一茬。“我们要达成一个共识,将来在河北大地上这里一片人才的‘生态林’,那里一片,连起来将是人才的一片‘大森林’。有了这样的人才队伍,我们能更好记录河北、书写河北。”
人物链接:
周喜俊,河北省文联副主席,国家一级编剧,“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全国优秀青年文艺家,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从事创作四十年,发表各类文艺作品九百余万字,著有八卷本《周喜俊文集》,出版长篇纪实文学《沃野寻芳》《齐花坦传》《周喜俊剧作选》等专著十二部,创作《曲江情》《宠儿泪》等戏曲剧本二十三部,大型现代戏《七品村官》、戏曲电视剧《孔雀岭》等多部作品在中央电视台播出,长篇电视剧《当家的女人》、长篇小说《当家的男人》、中篇评书《天地良心》、戏曲电视剧《蝴蝶杯》等二十九部作品先后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金鹰奖、河北省文艺振兴奖等国家和省级奖项。
《我的幸福谁当家》近日已出版发行,这是继电视剧《当家的女人》、长篇小说《当家的男人》之后“当家系列”第三部,三部作品的历史背景链接到一起,反映了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农村发展的缩影。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