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文化 >> 非遗动态 >> 开封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开封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所属地区: 河南 开封市

佛教音乐[1]Buddhist music,简称佛乐,是指佛教用以阐明佛理弘扬佛法的佛事音乐,也可指世人创作的歌颂佛教的音乐。佛乐是将佛理与音律相结合的一种音乐形式,通过音乐这一美妙的载体将佛的教化广为宣扬。佛乐通常庄严清净,蕴涵慈悲之情,使人听后动容,起欢喜之心,动善意之念。可以说,佛乐是佛陀教化的殊胜之音,是音乐百花园中粲然绽放的一株清净莲花。佛乐也可分为经咒类的 梵呗乐 和参禅悟道类的 禅乐 。

佛教音乐起源于印度吠陀时期,佛陀根据其中记述梨俱吠陀歌咏方法之娑摩吠陀而制定伽陀,伽陀即指偈颂,方便宏扬佛法。佛教音乐被称为梵音,又名梵呗。梵,来自印度语,是 梵览摩 的略称。根据《佛佛光大辞典光大辞典》: 梵,表清净之义。 呗,又作呗匿、婆陟、婆师。意译为止息、 赞叹。以音韵屈曲升降,能契于曲,为讽咏之声,乃梵土之法曲,故称梵呗。 中国佛教音乐发展是由陈思王曹植鱼山梵呗开始的(唐密和显教)。梵,是印度语 清净 的意思。呗是印度语 呗匿 的略称,义为赞颂或歌咏。梵呗,亦称赞呗,但与梵乐、梵音、佛曲、佛乐等音乐不同。梵呗是佛教徒(确切的说:是指出家人或主持)举行宗教仪式时在佛菩萨前歌诵、供养、止断、赞叹的颂歌,后世梵呗是鱼山梵呗为标准的简称,泛指为传统佛教音乐。(梵呗注册徽标说明,佛光普照的 花开见佛 是以两片碧绿的 莲叶 捧起敲打着净化人心的木鱼、放出奇异彩虹的五明圆满 佛光 瑞相,光环上,显现映出 南无阿弥陀佛 五线谱的音韵。 音符倒有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的一番风味;整体构成一尊 佛光普照 似 如意莲花 的吉祥 禅定坐佛 ,象征佛陀 宣说神咒 的梵呗,响彻净化整个宇宙的真理,正是包涵 一日一月一世界,一花一声一如来 之境界。清净智慧、吉祥圆满,梵呗 花开见佛 见闻者当受持熄灭万缘,清净身、口、意、 三业,智慧圆满。以莲叶,木鱼,佛光构成吉祥如意,佛光圆满的花开见佛禅定图。声光一体,可谓是珠联璧合,浑然天成。寓意深妙,智慧之智,耐人寻味。(梵呗传承人永悟法师设计)。)

二夹弦

所属地区: 河南 开封市

二夹弦,又名两夹弦,群众也称它为 大五音 。国家非物质文化剧种之一。主要流行于山东西部以及河南东部及北部,江苏北部,安徽省北部一带的地方戏。因为它的伴奏乐器四胡(四弦胡琴)是每两根弦夹着一股马尾拉奏,因而其流行地的群众按照其方言习惯称它为 二夹弦、两家弦、大五音。它与流行在黄河以北的聊城、德州、滨州地区的 四根弦 (也称 一勾勾 、 河西柳 、 哈蟆嗡 )有密切的血缘关系。

60年代曾在河南省内许多城市演出,还在山东、河南、江苏等省的城市引起强烈反响。现在却仅仅在豫鲁皖苏交界地区还有零星演出,专业剧团却在上世纪戏曲最不景气的时候关闭了,属濒危剧种。为了抢救该稀有濒危剧种,二夹弦表演艺术家田爱云卖了房产多方筹措创办了二夹弦戏校,目前已经培养40多名学生。2004年6月恢复组建了开封市二夹弦实验剧团,到各地演出。

朱仙镇木版年画

 

所属地区: 河南 开封市

朱仙镇木版年画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江苏桃花坞年画并称中国四大年画。年画作为中国独有的一朵艺术奇葩,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精华。朱仙镇的木版年画,不但具有极高的艺术收藏价值,而且极具观赏价值。

朱仙镇年画非常注重中国传统文化,以五行相生的用色理念,多用黑,铜绿、槐黄、大红、章丹、葵紫、为主色辅以苏木红、金色、银色,用色总数可达9~10种。民间常说: 黄见紫,难看死。 而开封朱仙镇年画黄紫两色的搭配,颜色厚重,对比强烈,不仅没有难看之嫌,反而色彩鲜艳,富丽堂皇,与民间过年的欢乐气氛协调一致。

朱仙镇年画可分为三大类,一类是神祇画,如灶君神、天地神、门神,朱仙镇木版年画中最多的就是门神,门神中以秦琼、尉迟敬德两位武将为主。另一类是民间故事画,以民间传说,演义小说,戏曲故事为刻划对象,构图饱满,不用背景,以人物表情动作展现故事情节,单纯而富有感染力。第三类是:吉祥年画, 多为娃娃,仕女。

朱仙镇的木版年画,不但具有极高的艺术收藏价值,而且极具观赏价值,许多名人都曾收藏过朱仙镇的木版年画,鲁迅先生曾给予其很高的评价: 朱仙镇的木版年画很好,雕刻的线条粗健有力,和其他地方的不同,不是细巧雕琢。这些木刻很朴实,不涂脂粉,人物也没有媚态,颜色很浓重,有乡土味,具有北方木版年画的独有特色。 这是对朱仙镇木版年画艺术特色的很好概括。

汴绣

所属地区: 河南 开封市

汴绣历史悠久,素有 国宝 之称。它以绣工精致,针法细密,图案严谨,格调高雅,色彩、秀丽而著称,早在宋代就已驰名全国。汴绣源于 宋绣 , 距今800余的北宋时期,刺绣已发展到很高的水平,《东京梦华录》记载:开封做为北宋都城,其皇宫有 文绣院 聚集全国杰出绣女300余人,专为皇帝王妃、达官贵人绣制官服及装饰品,因而也被誉为 宫廷绣 或 官绣 ,在民间,刺绣则更为普遍,当时开封大相国寺东门外有一条街叫 绣巷 ,即是绣姑绣作了聚居的地方,又是专卖刺绣品的著名市场,放眼寺院内外,十里都城,到处是珠帘绣额,巧制新装,名绣佳作,竞相生辉,明代大学者屠隆在他所著的《画笺》一书中赞曰: 宋之闺绣画,山水人物,楼台花鸟,针线细密,不露边缝,其用绒一、二丝,用针职发细者为之,故眉目毕具,绒彩夺目,而丰神宛然,设色开染,较画更佳,女红之巧,十指春风,回不可及。

汴绣在北宋时期己与书画结合,有书法、山水、花鸟、楼阁、人汴绣物等题材;解放后,汴绣继承了宋代闺绣画的优秀传统,尤其善于绣制古代名作、历史长卷作品。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