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中,新疆伊宁市巴彦岱的维吾尔族人为老王出生40天的女儿举行摇篮礼。 剧照 摄
(南如卓玛)电影《巴彦岱》14日傍晚在西北民族大学展播,影片中汉维一家亲的真实情谊及维吾尔族民众淳朴、善良、勤劳、幽默的性格和伊犁民俗文化深深震撼了观众,大学生赞其呈现了“真实的大美新疆”。
电影《巴彦岱》以中国著名作家王蒙上世纪六十年代在新疆伊宁市巴彦岱村工作生活为背景拍摄,影片主人公被称为“老王”,讲述“老王”下放巴彦岱村劳动期间,与当地维吾尔族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努力学习维吾尔语,涉猎维吾尔文化,当地村民包容老王,和谐相处,亲如一家的故事,形成了“超越民族的友谊”。
“真实、接地气、有生命力的电影能深入人心、能引起共鸣,会让人热泪盈眶。”西北民族大学大二学生阿依努尔看完电影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一部反映伊犁民俗和伊犁文化的影片,剧中所表现的民族和谐、民族团结在现实中一直在延续。
阿依努尔说,西北民族大学有来自中国56个民族的学生,大家更多的是相互学习、相互尊重,甚至学习彼此的语言、民俗,这里就是一个民族大家庭,更多这种民族教育题材走进校园会更好。
西北民族大学位于甘肃省会兰州,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建的第一所民族高等院校,是直属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中央部属高校,也是“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入选高校,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
西北民大学生杨靖的家乡就是影片中讲述的地方,看到家乡熟悉的山水、亲切的乡音搬上大荧幕,他触动很深。“我刚来兰州上学时,发现周围很多同学和朋友,他们不了解真实的新疆,甚至有些歪曲,其实正如影片中呈现的那样,新疆人热情好客、勤劳善良,那片土地充满爱。”
杨靖希望,这部影片多走进高校,让更多的青年学生看到,让他们了解大美新疆,认识那些“可爱、友好的新疆人”。
当晚,正在西北民大读博士的新疆女孩多曼·乌仁奇米克告诉记者,这部影片不仅用朴实的镜头反映出两个民族之间的情感,更是用细腻、生动的故事展现了维吾尔族人。“这是对建立当下汉维两个民族间和谐的族际关系的一种最好的示范。”她说。
“看到镜头里的家乡,会更加想念新疆”。多曼·乌仁奇米克说,在她的家乡很少有博士生,所以她一定要回家乡。“因为家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年轻人出力。”她说。
电影《巴彦岱》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委宣传部、伊宁市委、伊宁市人民政府、中国新闻社新疆分社、北京南海影业有限公司等联合拍摄。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