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公益 >> 新闻 >> 公益观察 >> 沂蒙老区绿水青山变身“金山银山”

沂蒙老区绿水青山变身“金山银山”

   新华社济南9月18日电(记者潘林青)金秋时节,天高云淡,八百里沂蒙风景如画。贫困户张在俊站在蒙山脚下,看着秀美的风光喜上眉梢。今年,这片绿水青山不仅能让他大饱眼福,还成了能让他鼓起荷包的金山银山。

   沂蒙老区临沂的贫困人口占山东六分之一,是当前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张在俊是临沂市沂水县院东头镇建档立卡14662名贫困人口之一。他所在的桃棵子村,虽然风光秀美,但之前由于地处偏僻、基础设施落后,一直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

   2015年,桃棵子村开始发展全域旅游扶贫,张在俊抓住机会办起了农家乐。一年多来,已收入七八万元,不仅自己脱贫,还雇佣另外3名贫困户在农家乐打工,带动他们脱贫。

   张在俊告诉记者,以前想发展农家乐,主要有两个困难:一是进村公路路况差,游客根本进不来;二是太穷,没有启动资金。现在好了,通过全域旅游扶贫项目,整个村都成了一个功能完善的大景区,政府还给了我五六万元的扶持资金,农家乐一下子就开起来了,一年能接待上千名游客。

   不仅是张在俊,近年来临沂越来越多的贫困户从全域旅游扶贫中获益。在沂蒙红色影视基地,300多名村民常年从事群众演员、剧组用工、景区建设等工作,每天人均收入超过120元。另外,通过发展玩具和草柳编旅游纪念品等加工项目,这个基地还解决了周边1000多名妇女、老年人就业问题,年人均增收1万余元。

   相对于目前盛行的景点旅游,全域旅游是一种全新模式。在景点旅游模式下,封闭的景点景区往往与外部环境割裂甚至冲突;而全域旅游将一个区域整体作为功能完整的旅游目的地来建设、运作,实现景点景区内外一体化,做到人人是旅游形象,处处是旅游环境。

   临沂选择全域旅游扶贫的路子,经过了细致的论证和调研。临沂市市长张术平说,和其他革命老区一样,临沂贫困村贫困的原因往往是地处偏僻、舟车不通。但越是这样的地方,往往越有原生态的人文自然风貌,古民居古民俗保存越好,乡愁越浓,越能成为旅游的卖点,传统发展劣势成为扶贫攻坚优势。


  临沂市旅游局局长支富增也认为,在过去景点旅游发展阶段,临沂因缺乏像泰山、三孔、黄金海岸那样的大资源,难以成为全国旅游目的地城市。而在全域旅游发展阶段,临沂丰富的生态资源、鲜明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使临沂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创建成为全国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

   在实践中,临沂主要采取直接就业、共建共享、龙头带动、腾笼换鸟、整体开发等多种全域旅游扶贫模式。贫困户有劳动能力,可以采取直接就业模式,通过打工收入实现脱贫;贫困户没有劳动能力,可以采取共建共享模式,将房屋、土地、果园等资源入股,实现分红收益。

   吃、住、行、游、购、娱,不管贫困人口参与全域旅游哪个环节,都能实现脱贫。张术平说,2015年,临沂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262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16亿元,带动贫困群众人均增收1600元。预计2016年,贫困群众依托全域旅游扶贫人均增收将达到3000元以上,真正实现将绿水青山逐步变为金山银山。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