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文化 >> 文化资讯 >> 柯沛鸿教授畅谈中国书画艺术与养生

柯沛鸿教授畅谈中国书画艺术与养生

265042291638246065.jpg

这是不少学书画的人的共识书者,抒也,散也,抒胸中气,散心中郁也,故书画家每得以无疾而寿。

「寿从笔端来」,练习书画本身就是体育运动,书画艺术不仅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还是养生保健的有效方法。医学专家研究结论表明,在可使人长寿的二十种职业中,书画家名列榜首。

中国书画是我国的传统艺术,书画不仅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养生方法,是一种在纸上进行的太极拳。 “书画养生、书画延年”的说法,可谓耳熟能详。千百年来,无数书画艺术家的健康长寿,证明这四个字可说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至理名言。

中国人注重养生,养生的第一要旨就是「养心」,而「养心」的第一要旨就是「习静」,书画艺术可以说是「习静」的最好选择。提笔在手,凝神静气;心无旁骛,所思所想只有画上的青山绿水,鸟语花香,没有世间的纷繁俗虑,名闻利养,此时此刻一颗心如同是被甘露涤荡,变得清凉空灵,纤尘不染。这样的心态应该说是养生的最佳境界。742706493479951352.jpg

心静了,画也就静了。一笔一墨,从从容容,在这种心境下学习和创作,假以时日,必定是神清气爽,百病全消。二曰合:中国武术无论「内家」与「外家」都讲究一个「合」字,动作间架要求:「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这就是所谓的「外三合」;而著重意念与气息的「内三合」又分别是「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这些合称为「六合」。此「六合」理论对于书画与书画养生都具有积极意义。

从汉代至清代,这个在人类平均寿命25岁~40岁的时代,著名书法家们的平均寿命约80岁,例如,唐代的柳公权87岁,欧阳询84岁,虞世南80岁;其后的杨维祯74岁,文征明89岁,梁同书92岁,翁同和85岁,何绍基74岁……

从清末到新中国成立之前,当时人类平均年龄为40岁~62岁,著名书法家们平均寿命88岁;进入现代、当代,著名书画家们平均寿命已经超过90岁,例如齐白石、黄宾虹、何香凝、章士钊均享寿90岁以上,朱屺瞻、苏局仙、孙墨佛等更上了百岁高寿。

「洗笔调墨四体松,预想字形神思凝。神气贯注全息动,赏心悦目乐无穷。」

所谓「洗笔调墨四体松」,是书画养生的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通过洗笔、调墨等预备动作,疏通全身气血经络。42995229779178224.jpg

「预想字形神思凝」,是书画养生的第二阶段。这就要思想集中,把意识调节到最佳状态。这样才能进入形象思维,就会顿觉心旷神怡,气力强健。

王羲之说:「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先,然后作字」。这就要思想集中,把意识调节到最佳状态。这样才能进入形象思维,就会顿觉心旷神怡,气力强健。

「神气贯注全息动」,是书画养生的第三阶段。把神、气贯注于书画运动的全过程,关键要做到神领笔毫、气运于手,以此带动全身的活动。这个阶段可以说是书画运动的最实质性阶段。

「赏心悦目乐无穷」,是书画养生的第四阶段。好的作品可以赏心悦目,令人乐在其中,欣赏名画,也能养生养心益寿延年,而且亦可疗疾治病。另学习书画,可以从自己的创造中得到满足感,心境也随之得到一种超然与净化,达到心绪舒畅。 47749056934687474.jpg

具体来说,练习不同书画,还能起到不同的保健作用:

练习不同的书法字体,能起到不同的保健作用:

楷书:字体端正工整,结构紧密,笔法严谨,沉着稳重,适合于焦虑、紧张、恐惧症、冠心病、高血压、心率紊乱患者的心理调节。

周星莲《临池管见》说:「作书能养气,以能助气,静坐作楷书数十字或数百字,便觉矜躁俱平。」

行书:字体如行云流水,轻松自如,对抒发灵性,培养人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很有帮助,适合于忧郁症、有强烈自卑感、手足麻痹、脑血栓患者练习。

草书:体态放纵,笔势连绵回旋,离合聚散,大起大落如风驰电掣,一气呵成。尤其适合精神压抑,忧郁者抒情达性之用,而不宜于焦躁者练习。

隶书:书体从容,风格变化多端,形象丰富,对于调节焦躁不安,固执偏激的情绪有帮助。

篆书:严正安稳、行笔缓慢,尤适合于焦虑、紧张和躁动者练习,有利于调节心理,适合于冠心病、高血压患者的辅助治疗。

瘦金体:瘦金体为宋徽宗赵佶所创,是书法史上的一项独创,正如明陶宗仪《书史会要》推崇的那样:「笔法追劲,意度天成,非可以陈迹求也。 」

对被画界称为「五君子」的梅、兰、竹、菊、松,深谙养生之奥妙。用传统国画之法画「五君子」,相当于中国传统医学上的五剂处方,可收到养心、安神、明日、理气、宽中、调理脾胃、增进饮食,乐以忘忧、健康长寿的疗效。

画梅,特别是寒冬将尽,早春来临之际画梅花更加有益于身心。梅之方位属东,五行属木,五脏属肝。肝喜跳而苦急,故古人讲,春天宜解带松巾。

常画梅花可焕发生机,散去冬季心肝郁积之寒热,调理内脏机能,以解淤化闷。

画兰,兰属火,五脏属心,情志为喜,故人谓「喜气画兰」。画兰可令人心旷神怡,文雅风流,心平气和,精神振奋,至老弥坚。

画竹,竹属木,方位属东,五脏中属肝,脏属胆,情志为怒,故传统画界称「怒气画竹」,偶遇烦心之事,可运笔挥洒竹之精神,排除胸中怒气,养肝护脏。经常画竹之人,邪气不易侵肝,脏腑和顺。

画菊,特别是对年高之人,可滋润肺腑。菊属西、属金,秋风霜降,惟黄菊繁花密蕊,东篱傲霜,能助人不畏艰难,以昂扬健康向上之气度和不屈不挠之精神向前。

画松,可得心灵之正气。松方位属中,五行属土,脏属脾,腑属胃,经常画松之人,可得「海纳百川」之胸襟,多福多寿。

不管是风光旖旎的秀丽山水,还是精心描绘鸟语花香、姹紫嫣红的美丽春天,心情始终都非常愉悦,这样会使大脑受到良性刺激,分泌令人兴奋的激素,促进心血管系统的有序循环,故书画家的身体在创作时总是处于良好平衡的运营状态。这就是许多画家和书画爱好者年届耄耋,以至期颐之年,仍然健康向上的重要原因。199579014143936319.jpg

具体来说,书画的养生功效可以分为看不见的「静功」和看得见的「动功」两方面。

练习书画要求全身心地投入,一心一意,排除杂念,平稳呼吸,意守丹田,将自身的感受,通过柔软的毛笔,刚劲有力的字写在纸上,这本身就是一种气功。

练习书画时思想高度集中,甚至可以达到忘我的境界,心情和思想都融入文字、图形的意境当中,对眼前或身边发生的不愉快事情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从而进入既轻松又舒适的状态,没有了妄念和烦恼,精神获得享受,因而有益身心健康。倘若能持之以恒,还能达到意念集中,襟怀坦荡,身心愉悦的境界。253792793964257866.jpg

根据中医经络学说,手挥笔管,可摩动「足三里」这个强壮穴。我们常用的五指执笔法,非但可把字写得刚健有力,而且,通过手指活动能调和气血,活络关节,平衡阴阳,有益身体,促进生命活力。

同时,写字作画具有不可忽视的心理保健作用。唐太宗《笔法诀》说:「夫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去妙;心神不正,字则欹斜;志气不和,书必颠覆… …」「喜则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则气郁而字敛。」不同的心理状态会使人受到不同的影响暗示,写出的字,绘画作品也各不相同。

斟酌挥毫,展纸推敲,常使书画家费却一番心机,带来轻度的疲劳。事实上当人的体力或脑力处于轻度疲劳时,机体恰好处于最积极的活动状态。

面对一张素纸,潜心静思,经营运筹着构图与笔墨,这就是古人常说的「意在笔先」,这时的思虑是活跃的,民谚有云:「想不老,常用脑」,我们在电视上经常看到许多从事科学研究的「两院」院士,虽然生平历经坎坷但多是鹤发童颜,精神矍铄,这与他们经常用脑大有关联。心中的构思就是所谓的「意」,而「意」又通过「力」作用于笔,如果站姿得当并且从事书画艺术的时间长久,就感受到挥毫之时有一种力量来自脚下的大地。它通过双腿,再经过腰背然后直达双臂,再通过手指的运用到达笔锋,这样形成的一种合力在点染之间会产生出「力透纸背」的效果,然而如此高超的境界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够达到的。450694462158757908.jpg

创作之时,气息的运用非常关键,吴昌硕所说的:「苦铁画气不画形」是指在作品中要表现出所表述对象的内在的气质与精神。其实,创作者自身气息的调整也同样重要。以荷花为例,在画荷梗之前,轻柔舒缓地蓄足一口气,下笔的同时随着线条的延伸轻轻呼出,此时的「意」、「气」、「力」三者相合,这样一个深呼吸的过程与古代气功养生当中对呼吸的要求不谋而合,要作到似有意似无意,长此以往,定会从中得益。

书画活动是一种动静过程,「端坐作书,四肢之力俱到,惟力愈大,而运笔盖轻灵。」这犹如打一套柔中有刚、松中有紧的太极拳,使人舒展肌体,通筋活血。536891430303068572.jpg

心性淡泊,修心为主。注重内养修为,外蒙自然之气,而对书画家之言可谓是动静兼顾,内外兼修,得以长寿便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窗明几净,清雅安适,点缀三二盆花,入砚蘸墨,风神潇洒,真是「纸上春风笔上升」。何乔潘《心术篇》曰:「书者,抒也,散也,抒胸中气,散心中郁也,故书家每得以无疾而寿。」542852882032921964.jpg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