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建周,你是甲骨文之乡工艺美术行业艺人中的佼佼者。”这是我国甲骨学奠基者罗振玉的孙女、中央民族大学考古专家、甲骨文专家罗琳教授对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工艺美术师、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池建周的评价。
一片甲骨惊天下。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这将对推进汉字文化研究、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产生积极长远的影响。甲骨文既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传承古文化是我们大家的责任,2017年12月3日一5日,池建周在参加“2017第三届中国殷商文化高峰论坛”时,结识了罗琳教授。
“100多年前,祖父亲临安阳这块创造奇迹和辉煌的地方、这块令他魂牵梦萦的地方,进行实地考察,揭开了野外考古的新篇章。祖父考证了20世纪初在世界文明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的甲骨文的出土地,他创造了甲骨文研究的多个第一,使这一闪烁着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之光的珍贵文物得以重见天日,这是我们的骄傲。”罗琳说。
罗振玉(1866年~1940年),号雪堂,浙江上虞人,自幼研读古籍,对文物古董造诣很深。1902年,罗振玉在刘铁云家第一次看到甲骨文字的墨拓本,认识了甲骨文字。1906年,他任学部参事官,不仅广为收集古物,也着手调查甲骨的真正出土地。他对甲骨学的重大贡献是他最早探知了甲骨文的出土地为安阳小屯村,并考证其地为“武乙之都”。他是甲骨学的奠基者,与研究甲骨文的郭沫若(字鼎堂)、董作宾(字彦堂)和王国维(号观堂)并称“甲骨四堂”。
罗振玉先生创造了分类研究甲骨卜辞的方法,为后人从事该项研究指出了明晰的思路。他收集保存的甲骨实物近两万片,潜心破译了近千个甲骨文字,大部分为学界所认同,并完成了多部甲骨文研究专著。
罗琳教授详细了解到,池建周是一位为非遗保护与传承做出贡献的艺人,一项古老技艺的传承,从学习,到熟稔再到推广、传授都需要巨大的时间和精力。文化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守护神,如果没有像池建周等这些艺人、工匠、老师傅的存在,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有可能失去传承。你们以超人的才智、灵性,贮存着、掌握着、承载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类别的文化传统和精湛的技艺,并以活态形式原原味传承至今。每一位非遗人都是值得令我钦佩的,谢谢你们的坚守,用一生做好一件事。
据了解,《双龙五凤福》是由两条遨游的龙和五只轻盈飞翔的凤组成,构成一幅吉祥汉字“福”字,字融于画,画藏于字。2011年6月30日,《双龙五凤福》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著作权登记证书(2011﹣F﹣042027)。
《双龙五凤福》三彩釉瓷版画是在唐三彩基础上,通过绘画、立线、施釉等工艺,利用釉色的流动,传统烧制技艺烧制出的,其色彩活泼鲜艳,工艺独特,蓝如宝石,黄似金箔,绿胜翡翠,栩栩如生的艺术效果,是不可复制的窑变精品,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和收藏价值。
近年,池家®文创系列作品多次应邀参加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全国青年“三阳开泰”旅游创业创意大赛等规格较高、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性、国家级盛会。
池家®文创作品被作为文化礼品赠送给德国、法国、英国、俄罗斯、印度、日本、马来西亚、加拿大、波兰、意大利、马耳他、智利、拉脱维亚、香港、台湾等中外友人,被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俄罗斯民间艺术博物馆、河南省工艺美术馆永久馆藏,中国文字博物馆销售。
池建周向罗琳教授赠送池家®三彩釉瓷版画《双龙五凤福》。
罗琳教授向池建周赠送两幅《池家年画》等甲骨文书法作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悠久的汉字文明,是建立文化自信、推进文化繁荣的不竭源泉。因此,珍惜先人遗产,光大汉字文明,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作为从事古文字研究和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工作者,要做到“绝学”不绝,“冷门”不冷,让古老的汉字文明为新时代增强文化自信注入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增光添彩!“池建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