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文化 >> 非遗动态 >> “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络传播活动正式启动

“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络传播活动正式启动

       中国网9月15日讯(记者 李汀)9月15日上午,由中央网信办、文化部主办的“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网络传播活动启动仪式在首都博物馆举行。中央网信办、文化部相关领导以及十几家中央网络媒体共同参与了此次启动仪式。

活动启动仪式现场 摄影 李汀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其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今年1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启动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中华文化新媒体传播”等一批重点工程项目,对如何在新形势下传承发展好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升文化软实力作出具体部署。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与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联合组织开展此次活动, 以“非遗”为切入点和主题,积极探索在新媒体快速发展形势下,如何主动把握网络传播规律,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舆论氛围。

       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局长黄其正在活动致辞中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记忆载体,是蕴藏民族精神的符号基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分布于全国各地区各民族众多精彩绝伦的中华“非遗”,如同一颗颗璀璨的珍珠,镶嵌在五千年中华文明历史的长河中,成为我们民族精神传承、文脉赓续的重要象征,更成为我们坚定树立文化自信的宝贵源泉。因此,不断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展示,是推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和有效举措。与此同时,“非遗”的保护和发展,也需要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实践证明,不断融通多媒体资源,在网上充分展现“非遗”之美、报道“非遗”之最,对于进一步唤起广大网民关注热情,在全社会形成保护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积极氛围,具有重要意义。

       “新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该如何在互联网+时代顺势而为,在各行业各部门之间形成非遗保护的合力,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大数据、海量存储、便捷搜索等,带来新的学术维度和新的生长点。英特网在全球瞬间传递思想和代码,极大地刺激了不同领域之间前所未有的广泛合作……我们坚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合作和互补,必将有利于人类的长久福祉。”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民俗学会会长朝戈金在发言中如是讲到,并一再强调,传播和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线上和线下、虚拟和实有、旁观和操演、顺应时代潮流和坚守人文价值、推动固本创新和抵制歪曲误用,在所有这些维度上,都要有审慎的考量和精准的拿捏,才能进一步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舞狮”现场表演 摄影 李汀

       据记者了解,在接下来的半个月时间里,来自近百家中央新闻网站、地方新闻网站和商业网站,以及部分文化领域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200多名编辑记者,将分赴贵州、山西、福建、湖北等省份,通过实地采访、亲身体验,深入报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生动呈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深刻体悟中华民族旺盛的文化创造力和生命力。我们有理由坚信,此次活动的举办,一定会为十九大的召开营造一个和谐、充满活力的社会环境,为十九大的胜利召开增光添彩。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