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晓义接受媒体采访。(资料图)
新华社北京1月4日电题:廖晓义:我拿什么帮助你,留守儿童?
新华社记者 常志鹏
廖晓义的知名起于十几年前,那时她作为环境志愿者和她倡导的地球村。
元旦前一天,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主任廖晓义一边喝着一大杯感冒药,一边说着要通过媒体向全社会倡议,把每年的1月6日设立为留守儿童关爱日,还要在当天发起云家人公益行动。将在网络的云社工上,为爱心人士开通一个渠道:成为失母留守儿童的云爸云妈云哥云姐
这被看做关爱留守儿童项目向全社会的求助:吸引更多人来关爱全国6200万留守儿童,尤其是其中的失母留守儿童。
在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重庆市光彩事业促进会、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共同发起的光彩爱心项目下,有一支30人的驻村社工群体,他们主要在重庆酉阳、巫溪、黔江三县的10个村子工作,帮助3000多名农村留守儿童。
这项工作,成了廖晓义近几年的工作重心。
在重庆酉阳的大山中,楠木桩村希望小学的学生百分之九十是留守儿童,孩子们的教育问题十分突出。因为地处偏僻,条件不如中心校,课时多,老师都不愿意到楠木桩小学任教。驻村社工在刚进村的时候都住在学校,以致很多村民认为社工是支教老师。
驻村社工比支教要复杂得多。跟其他驻村社工一样,1983年出生的山西姑娘刘园说,自己通过对留守儿童及其周围人的工作,实现对留守儿童的陪伴方式,包括给予情感陪护、生活陪伴、学业陪读、能力培训,人格培养。
目前的光彩爱心家园乐和之家项目,由中国光彩基金会支付驻村社工每人每月不到3000元的薪酬,地球村负责培训社工,驻村社工为项目村的留守儿童提供服务。
通常驻村社工是通过动员,在社区为留守儿童找到一位爱心妈妈,再通过社区环境动员和鼓励爱心妈妈为留守儿童工作,社工在工作中也会通过学校、课外的娃娃团开展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业余生活,从而达到陪伴的目的。
有人说,廖晓义是在出风头,目前的这个形式不可持续,留守儿童的教育等问题最终要靠父母打工所在地解决
其实,廖晓义一开始并没有关注农村留守儿童。
汶川地震后,廖晓义和一些志愿者,以地球村的名义组织人员到重庆帮助灾后重建。他们发现,村里留下来的都是老人和孩子,而长时间见不到父母的留守儿童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逐渐地,廖晓义开始着重关注留守人群,尤其是尚未成年、缺少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
他们得知,巫溪县的54万人口中,有13万人外出务工,有14万未成年人。依据2015年6月的统计,当地有22367名留守儿童,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占在读学生的近四成,其中286名完全没有亲人在身边。
廖晓义拿着一个名册说:在重庆,社工服务的三个县10个试点村中,失母儿童就有176人。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留守儿童缺少有效监护,难以在关键期形成明晰的是非观念。在巫溪县,近4年有84人共120多起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其中七成是留守儿童。
随着时间的推移,光彩基金会在重庆巫溪、酉阳、黔江三个县支持的社工进村项目已经两年多了,如果第三年结束,当地政府无法购买社工服务又无其他外来基金资助,这些试点村的驻村社工将撤离。
目前情况下,驻村社工一旦撤离,孩子们又会重新回到原来的状态。这对孩子们会造成二次伤害。廖晓义非常忧虑。
2015年夏季,廖晓义曾与相关县政府的负责人探讨:驻村社工撤离后如何延续对留守儿童的陪伴,可否由当地政府出资购买社工劳动,就近召集社工帮助留守儿童等。
有的县已有建立社工站的思路,由政府出钱购买社工服务。廖晓义着急的是,各县对项目的态度不一致,有的县一级财政承担能力有限,一直没有明确的回应。
廖晓义说,光彩爱心家园乐和之家项目设计,就是让留守儿童生活在一个和谐关爱的社区家园,以补偿家庭生活缺失给他们带来的相关问题。
根据这样的定位,光彩爱心家园乐和之家项目从农村社区建设出发,推动村民自我服务与政府公共服务、社会公益服务的有效衔接,将关爱留守儿童与创建新型乡村治理体制机制有机结合。廖晓义说,如果考了公务员的大学生第一年都能进村做社工就好了
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郭伟和说,作为一种社会发展理念,要促进社会阶层之间的互助,促进不同文化和不同地区的交流和融合,这样才是健康的社会环境。
在重庆三县10个村的30个社工是项目的核心,另外在湖南长沙县的10个村子、在山东曲阜市的9个村子,分别结合当地特点以40个社工、16个社工的规模在开展工作。
光彩基金会有关负责人吴秀和说,光彩爱心家园乐和之家的重庆模式已经落户贵州毕节,那里曾因留守儿童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而即将启动的云家人公益行动项目,则借助互联网把重庆10个村的失母留守儿童,介绍给全社会的爱心人士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