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公益 >> 新闻 >> 公益访谈 >> 陈昌凤:媒体的批判精神何去何从

陈昌凤:媒体的批判精神何去何从

1月10日,由凤凰网和阿里巴巴共同发起的2015年度影响中国十大评论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陈昌凤作为评委代表做了主旨演讲,以下为演讲内容:



(资料图)

尊敬的各位朋友,大家早上好!首先祝贺2015年度影响中国十大评论的成功评选,祝贺凤凰网与阿里巴巴集团联合组办的这一重要活动顺利举行,向十大评论的作者与刊发平台致敬!
现在我们的冬天都在变暖的情况下,媒体却变得异常的冷。暖冬不正常,寒媒也不正常。关于媒体的谈话,如果要有个主题的话,那么我想说:我们的专业性去了哪里?关于评论的谈话,如果要有一个主题的话,我想问:我们的批判精神去了哪里?所以我今天主要讲两点:一个是关于专业的坚守,第二个是关于批判的精神。
首先,关于坚守。在信息泛滥、把关人缺失、平台迁徙,以及话语权转移的今天,信息消费者成了信息的生产者,我们缺少的是什么?我们缺少的不是信息、不是平台,我们缺少的是信息的品质。有品质的信息是需要用专业的眼光、专业的理念、专业的技能去完成的,而现在泛滥的信息已经让大多数人难以接触到有品质的信息,那么这时候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坚守,坚守一种精神,坚守一种情怀,坚守一种专业性。这种专业性包括专业的判断和专业的技能,这方面通过自媒体比较难以完成。现在有很多所谓自媒体,我觉得不完全是真正的自媒体。如果说是曾经长期从事过媒体传播类工作的人,已经经过专业训练的人,他们离开了媒体现在组织了机构,这些机构很难当作自媒体,只不过这些机构不是过去所认同的那种经过批准、注册的媒体。如果这样的机构所生产的产品也称作自媒体产品的话,我觉得自媒体还是有希望的。然而,我们看到的大多数都是那些没有专业性的自媒体的产品,比如泛滥的心灵鸡汤,或者说每天生活的琐细不能说这些完全没有价值,但它不能完成传播本身的任务和使命,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我要向在座的各位媒体人致敬,感谢你们给公众提供有质量的、有品质的内容。
第二,关于批判精神。最近看媒体的一些信息的时候,我感到非常悲哀,我们本来可以做出更专业性的东西,理应比草根做得要更杰出,但我们专业媒体有时却连草根也不如了,为什么?草根的信息他还可以说真话,说心里话,但我们不仅不说真话和心里话,而且还用了各种各样的包装来包装假话。
比如最近发生的一些社会热点,比如熔断机制问题我想在媒体上找些专业性评论,想要找那种能够真正有一些建设性意见、有一定批评精神的评论,但遗憾的是很少很少,反而是网上那些碎片化的言论能够刺激到有关方面的神经,能够带来一些影响。为什么?有禁忌,也有不用心的成份。新华社的一篇通稿里有个明显的错字,很多媒体看都不会去看就照搬上去。这是主动放弃了自己的专业判断,我们都是在被动的往上面填版面和时段,并没有真正的把这些版面和时段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和光彩,这是非常糟糕的地方:我们放弃着专业的判断和把关能力。
所以我看到的就是我们的批判精神的缺失,我们的评判能力的缺失,也包括我们批判愿望的缺失。我们的批判是具有建设性的批判,是能帮助这个社会更加美好,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多一点批判呢?我们一旦放弃了,想要把它再捡起来就非常的难。我们用了很多的段子,用了很多的方式来表达情绪,比如最近的股市熔断,这个话题让国人都成了段子手,但这件事上的情绪,如何变成一种直面的、锐利的、富有建设性的观点,这其实是需要批判精神和专业性批判能力的,特别是需要一种批判的愿望,可惜我们现在缺少这样的愿望。大家可能就是得过且过了吧,就像你给我一篇稿子,我往上一填就完成任务了。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真的毫无专业性可言。
今天的主题是关于评论,但又不仅仅是关于评论。我在想如果一个部队,正在战争中失去优势,甚至在败退,那么唯一的希望是什么?唯一的希望也许是那面坚守的旗帜!所以,今天的活动不只是一个新闻业务的活动,不只关乎一个新闻的体裁,它同时关乎一种精神,关乎一种力量,关乎一种坚守!希望这样的活动,成为一面代表着坚守的旗帜!
谢谢!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